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南川 探索建设农村文化新路径

2013年12月05日04:54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南川 探索建设农村文化新路径

小忠文化中心户开展活动

南川区体育中心

乡村小舞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从区县到乡镇、村,全面激活文体生活

  近年来,南川区始终把文化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围绕建成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的目标,以实施“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满足农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实验工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九大文化惠民工程”,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四看一听一搞”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城区,南川区重点抓好重大文化体育工程,积极配合完成了区体育馆、体育场工程建设,配合推进区文化艺术中心工程,顺利引进保利万和数字影院,如期完成区文化馆的改造并通过国家一级馆评估,参与了城区雕塑和文化墙建设。

  在乡镇,紧抓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全面建成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并率先为所有站、中心配齐了价值500万元的广场音响和坝坝舞音响。此外,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实施广播“村村通”工程、电视扶贫工程以及直播卫星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文化服务体系深入乡村,南川全面建成185个村级标准化农家书屋,为每个农家书屋配送了大批图书、音像制品和报刊。值得一提的是,南川申报的“文化中心户标准化建设”示范项目获得国家文化部批准,成为全国46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之一。同时,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文化广场工程以及实施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南川区共争取上级文化惠民工程资金和设备价值近4000万元,使南川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提速大升级,基本建成了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南川区文广新局局长沈瑨说。

  文化中心户标准化建设示范项目

  全面建成661户,让农村“半小时文化圈”成为现实

  “每天要是不来打球动两下,浑身都不自在哟!”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村民王自强今年52岁,去年村里的文化中心户院坝里为村民提供了一张乒乓球桌,从此以后,打乒乓球就成了王自强每天的“必修课”。

  其实,不仅仅是王自强,如今,“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中心来;读书看报长本事,学好知识富脑袋”这样健康而丰富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南川农村广大群众生活的新时尚。

  来自南川区文广新局的数据统计,目前,南川已全面完成661户文化中心户建设,覆盖全区185个行政村,让南川农村“半小时文化圈”成为现实,山区群众步行半小时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事实上,从2011年11月起,南川就开始探索建立“文化中心户”的标准配置。两年来,南川区文广新局通过层层筛选把关,与星级农家乐打造、农民新村和敬老院建设以及农业专业大户发展相结合,在每个行政村布置3个以上文化中心户、每个乡镇建设3个示范文化中心户,并按照户均1.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建成具有歌舞、书画、“非遗”等特色各异的文化中心户。

  今年5月,在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专家验收评审会上,南川文化中心户标准化建设示范项目成功通过验收,评审得分获得西部组13个市区第2名的好成绩,获得中宣部、文化部的肯定。

  创新打造“乡村小舞台”

  成为最贴近农民的文化活动

  舞台上歌声阵阵、舞蹈翩翩,舞台下喝彩声声、掌声连连——这样的“乡村小舞台”活跃在南川区各个乡镇和偏远山区。

  今年以来,南川区整合民间演艺资源,打造“乡村小舞台”送戏进村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挖掘了一批特色民间演艺形式和演艺人才,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一致认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据介绍,“乡村小舞台”的演出团队主要来自于各乡镇当地民间艺术团队,演出内容穿插法律、治安、反邪教、禁毒、计生、消防、交通等政策和知识,表演形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快板、方言等,深受群众好评。

  创新形式,惠民乐民,“乡村小舞台”成为乡镇农民最喜爱的文化活动。 今年还成功举办了2013年南川区“幸福家园,美丽南川”春节团拜会暨春节联欢晚会,为全区人民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元旦春节期间结合“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工程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演出30场次;举办元宵龙狮舞等民间文化表演活动近20场次。此外,还牵头负责全民教育行动中的文学艺术教育活动,效果明显并有序推进各阶段工作;积极配合区相关部门经过多次协商签订拍摄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藏宝图》。

  来自南川区文广新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乡村小舞台”送戏进村活动演出达480场次,观众达近10万人次,上台互动群众达1000余人次,“乡村小舞台”已成为展示南川老百姓生活的大舞台。

  着力发展文化产业

  依托旅游及文化遗产资源,成为南川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目前国家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地处西部地区的南川区,如何适应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的新形势,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沈瑨认为,把文化产业作为南川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南川区贯彻落实“124”发展战略和重庆市支持南川转型发展的“121”号文件,实现转型强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非常重大而特殊的意义。

  沈瑨介绍,今年南川结合实际,正在研究制定文化产业5年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文件,高标准规划南川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南川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即到2017年,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如期建成,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产值占当年全区GDP的5%以上,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南川的经济支柱产业。

  文/庞凡 王静

  图片由南川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提供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