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两年规劝30名在逃人员归案

2013年12月05日04:52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两年规劝30名在逃人员归案

付敏与居民一同参与社区巡逻防控。

  公安部门供图

  12月3日,记者见到付敏时,他从兜里掏出厚厚一叠名片:“名片很重要,他们想清楚了,往往会给我打电话。”

  就在两天前的晚上,网上在逃人员贺某的父母给民警付敏打来电话,约他面谈。

  “有希望了!”付敏心里一阵激动,在江津老家过周末的他连忙赶回主城,在社区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同贺某的父母说起他的“规劝八谈策略”。

  剖陈利害第二天

  14年在逃人员自首

  27岁的付敏是南岸区南坪镇派出所康德社区民警。近两年来,他成功规劝了30名网上在逃人员归案自首,这些人当中,有的亲朋好友居住在辖区内,有的压根和辖区没关系。

  规劝网上在逃人员并不在社区民警的工作范围内,付敏决定做这件事情,源于2011年公安部部署“清网行动”期间的一次经历。

  在逃人员王某于1997年涉嫌诈骗银行450万元后东躲西藏了14年。为了督促王某归案,付敏和同事来到王某80多岁的母亲家中,和老人促膝长谈。

  “老人开始戒备心很重,我们就陪她聊天,聊到每年合家团圆的日子王某有家不敢回时,老人就哭了。”说起当时情景,付敏感慨良多,“我们给老人反复剖陈利害,请她转告儿子。”临别时,老人执意送两位民警到小区大门口,付敏感觉到老人言语中已然有了如释重负的意味。

  第二天,王某就到公安机关自首了。年过半百的他已是满头白发,在付敏面前失声痛哭。

  王某的自首带给付敏深深的思考:什么样的案件让这些网上在逃人员不计后果地逃窜?他们想过逃跑的后果吗?想过家人、想过未来吗?

  付敏觉得很多在逃人员害怕面对公安民警,本能逃避,无休止的躲藏让他们没时间思考——这意味着一旦他们想清楚了,就很可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社区民警自加压力

  总结出“规劝八谈策略”

  此后,付敏每天在系统上查询网上在逃人员名单,分析案情,主动联系一些轻微刑事案件和情节较轻治安案件逃犯的亲朋好友。但对于社区民警而言,要找到这些电话并不容易,一个有效电话号码的背后,往往是打上百个电话的结果。

  今年2月初,沙坪坝人叶某与人在酒吧互殴造成对方轻伤后逃跑。付敏给他打去电话,叶某一听是民警连忙挂断,付敏连续给他发了3个月短信,期间每隔几天就打一次电话确认叶某是否关机。3个月后,付敏第一次收到叶某的回信:“付警官谢谢你,我去自首了。”

  四川人李某某涉嫌强奸,付敏几经周折找到他的父亲,讲明法律、政策。半小时后,老父亲带着儿子去自首了。

  曾经有在逃人员家人拿着万元现金找到付敏,求他不要再追查。付敏摆摆手道:“用这笔钱赔偿损失,自首争取从轻处罚才是正道。”

  规劝两年,付敏摸出了一些门道。“早上是人最清醒的时候,也最听得进劝。”付敏通常早上9点开始打电话联系,还归纳出了“规劝八谈策略”,即谈当前形势、谈当下政策、谈在逃艰辛、谈自首案例、谈利害关系、谈亲情、谈公安抓捕决心、谈今后出路。

  规劝在逃人员属于自加压力,付敏通常要把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完成社区民警的本职工作。一年多来,他成立了南岸区有名的社区巡逻防控队伍“红袖标”,先后入户4000多户,处理矛盾260余起。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