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3日05:26 来源:重庆日报
“嫦娥三号”零窗口发射、精确入轨,只是奔月之旅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控数据专家、高级工程师车著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漫漫奔月旅途中,“嫦娥三号”至少还有3个关键环节需要跨越。
1
能否顺利实施轨道修正?
在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三号”需要飞行大约5天时间。
在人类探月活动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未能实现月球的捕获而丢失在星际间的事故,这大多是由于飞行过程中卫星姿态和速度控制不精确造成的。如果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有1米/秒的速度误差或1千米的高度误差,飞到月球附近时都将产生几千公里的位置误差。
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嫦娥三号”必须在地面的指令下进行中途轨道修正。一般来讲,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修正,第一次是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一天之内,第二次是在到达月球的前一天内。这些指令,都是由设在北京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的。北京时间12月2日15时5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三号”已经成功实施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
2
能否“刹车”成功?
大约5天后,当“嫦娥三号”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需要进行减速制动,也就是“刹车”。只有这样,才能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飞行的卫星。
这是实现绕月飞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刹车”晚了,卫星就要撞到月球上去;而“刹车”早了,则会飘向太空。“刹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卫星当时的位置和速度矢量是否正确。在“嫦娥”一号、二号任务中,我国科学家都一次成功,对卫星实施了精确制动。
3
能否在月球轨道成功变轨?
第一次近月制动,将使“嫦娥三号”进入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从这一刻起,“嫦娥三号”成为真正的绕月卫星。
运行4天后,“嫦娥三号”变轨进入15公里×100公里的椭圆轨道。此次变轨控制,对于“嫦娥三号”能否顺利落月至关重要,也是我国迄今对距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实施变轨操作。
在椭圆轨道上运行4天后,“嫦娥三号”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着陆后,探测器择机释放月球车,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月球车开展巡视勘察。
(据新华社西昌12月2日电)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