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
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引用,河南省内乡县衙三省堂前的“得失”对联近日名声大噪,引来多地官员组团学习参观。(据12月2日《东方今报》)
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菏泽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事一经报道,很快引来各方面的解读,对联的所在地、远在河南的内乡县衙,瞬时出现了一股观瞻楹联热潮。这样的局面,多少有点让人始料未及。
平心而论,这副对联对仗工整、用字精巧,其中阐述的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地方官与管地方的辩证关系,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官员要敬畏百姓、善待得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堪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箴言。但是,这样一副旧时县衙楹联,谈不上深奥,更不晦涩难懂,用得着“多地官员”非得慕名前往“学习参观”,不弄明白它的“前世今生”就不能付诸行动吗?
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就拿研习这副对联来说,以现在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可以查阅有关图书,可以利用媒体学习,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并非要到实地考察一番才是学习。反对“四风”,首先反对的是形式主义。领会一副对联的寓意,本来能够轻松搞定的事,却兴师动众组织“学习参观”,算不算形式主义?况且,刚刚颁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为亲身感悟一副对联的深意,“多地官员”竟然“组团”出行,恐怕难脱奢靡浪费的干系。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著名相声演员牛群的一段相声《巧立名目》。相声讲的是,有人为了公款吃喝,不惜编出若干借口:“为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纪念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诞辰,我科决定,在全聚德烤鸭店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酒后,同志们高兴地说:吃着菜,喝着酒,流着哈喇子学习外国科学家,名字感到亲切,事迹记得牢靠,这样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实惠,看得见,闻得着,有嚼头,有回味”云云,辛辣的讽刺叫人笑出泪来。
别说“相声毕竟是相声”,事实上,各地公款吃喝现象并不因为相声的讽刺而收敛,相反,近年来还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有条件要花公家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花公家的,机关干部“巧立名目”公费出国、公款旅游、公务接待等等,实在是司空见惯,导致“三公经费”高居不下。这一点无须多言,仅从中央“八项规定”实行后大批干部被查处,就能看出端倪来。
学习不只是耳闻目睹,关键还在用脑思索、用心参悟,否则看了听了也无济于事。我们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绝不容许以“此事要躬行”为由假公济私,动用公共资源行个人耳目之欢。
相关专题 |
· 何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