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一名观众在阅读纽伦堡审判的有关资料。 |
![]() |
扫描二维码 |
纽伦堡南郊的都茨恩特泰西湖畔,一座酷似古罗马竞技场的U形建筑兀然矗立。走近前去,只见红色砖墙横亘连绵,厚重坚实,高难见顶,令人顿生渺小之感。这就是纳粹德国时期建造的国会大厅,它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纳粹威权。
从1933年到1938年,纳粹党每年在纽伦堡举行集会。为了将集会举办成灌输纳粹思想的场所,纳粹党精心规划了六大建筑。但是正如大多数纳粹时期的宏大工程一样,国会大厅到其战败也没能完工。
二战以后,如何处理这栋建筑成为让纽伦堡市政府头疼的问题。将其炸毁,成本太高;改造成展览会或文艺演出场地,则难以承载它的历史。各方最终决定在原地建一个历史博物馆。2001年,纽伦堡纳粹党集会场地档案中心在国会大厅的南翼配楼落成。
一个玻璃和钢结构建成的“楔子”,如利刃般斜插入配楼旧建筑,又从另一端伸出。建筑体的一端作为展览馆入口,另一端则作为观景台,可以环视建筑的内侧。设计师称,原先的建筑以巨型砖和花岗岩为主,采用轻型建筑材料“插”进原建筑,既为了打破沉重和压抑的气氛,也有穿透历史和未来的隐喻。
档案中心内设19个展厅,展示了纳粹党从兴起、壮大,到窃取全国政权,进行种族屠杀,发动侵略战争,最后自取灭亡的过程。一幅幅纳粹党徒趾高气扬的照片,一段段普通民众举手欢呼希特勒出行的录像,不仅让观众惊愕、感叹,更让大家反省、深思。纳粹党究竟是靠什么力量,用合法手段让狂徒希特勒当上首相的?
有复杂的国内外背景——《凡尔赛和约》让德国民众备感屈辱,魏玛共和国又未能阻止经济急剧衰退。国际上,西方执行绥靖政策,期待扶植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来对抗苏联。有纳粹党似是而非的政策主张——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极权主义、反同性恋思想、全民就业、打击暴利等等,只要能达到迷惑民众的目的,都被装入纳粹主义的大缸。最后,纳粹党极其善于利用宣传工具——通过大型集会、巨型建筑、充满煽动的演说、铺天盖地的标语等方法,让德国民众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正如第四展厅的解说词所揭示的,纳粹德国主要利用“元首崇拜”和“民族共同体”理念来让民众盲从。
“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一个展厅主题是纽伦堡审判。展厅正中的屏幕播放着当年审判的录像,一侧摆放着法庭卷宗,另一侧展示了媒体报道。英国《伦敦标准晚报》的一幅漫画里,面对无数瘦骨嶙峋的受害者,纳粹战犯一个个低头躬身。德国《南德意志报》则在头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22名战犯的标准像、所犯罪行和面临的惩罚。
一位名叫莱克·德普纳的中学女教师告诉本报记者,她是土生土长的纽伦堡人。档案中心刚成立时她就来过。有外地朋友来,她都会带他们到这里参观。因为纽伦堡纳粹党集会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纽伦堡历史的一部分。只有来到这里,亲眼看到建筑和展览,才能了解到希特勒内心的狂妄和纳粹思想的荒谬,才能防止历史悲剧再次发生。
展览主题名为“迷惑与恐怖”。档案中心历史学家埃克哈特·迪茨费尔宾格博士对本报记者说,这个主题有两层含义:一是纳粹思想当时非常有蛊惑力,令整个社会盲从;二是纳粹思想一旦当道,纳粹分子一旦掌权,其所作所为恐怖至极。他强调,纳粹思想虽然已成过去,但是它的一部分理念,仍然在一些国家、一些团体以及一些民众中占有市场,需引起警惕。“如果忘记历史教训,以国家名义犯下的罪恶还会再次出现。”他明确指出,纽伦堡审判确立了指导国际法的纽伦堡原则,日本某些政要企图否认历史,违反了国际法和纽伦堡原则。
纽伦堡纳粹党集会场地档案中心和德国大多数历史纪念设施的不同点在于,其他纪念馆主要纪念纳粹屠杀死难者和反思纳粹屠杀罪行,这里着重追究纳粹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原因。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历史责任的体现,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步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与德国都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乃至崩溃,所以对建立在极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反省十分有必要。当前,日本某些政要试图利用日本人对长期经济停滞产生的紧迫与焦虑情绪,鼓吹外部“威胁”,想再度利用民族主义达到“振兴日本”的目的,这是十分危险的动向。
(人民网柏林11月27日电 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8日 06 版)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