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流筝
11月26日,习近平在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细细品读这幅小小的对联,我们就会发现,浅显直白的文字中的确蕴含着为官的“大智慧”:既有看淡得失、宠辱不惊的大度与淡然,也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与担当,还有不忘根本、真心为民的信念与原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路上,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该在内心里认真感悟这种“大智慧”,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这种“大智慧”。
看淡得失,宠辱不惊。“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的眼界有多大、心胸有多宽,他的思想境界就有多高。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如果心中只有自己、两眼只盯名利,他们最终就会沦为蜗角浮名、蝇头微利的傀儡,并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唯有看淡个人得失、不争虚名微利,党员干部才能把人民群众牢记心头、把党的事业记于脑中,也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群众满不满意、工作到不到位来衡量自身价值的高低。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当做推动事业发展、促进人民幸福的重要工具,摒弃私心杂念、妥善用好权力,在廉洁奉公的奉献路上守住清贫之心、笑看花开花落。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官职再小,也手握权力,失误再微,也能伤害百姓。相对于整个干部队伍而言,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显得微乎其微。然而,一旦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项工作,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可谓是身负重任、身担重责。干部如果因为级别低就看轻自己,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因为工作琐碎就消极懈怠,对工作不上心、搞应付,甚至是一味地自怨自艾、妄自菲薄,最终只能消磨群众信任、失去百姓拥护。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确责任意识,勇于担当重任,把工作当做事业,用心经营、细心呵护,牢记为民之责、勤行为民之事,在为民奉献中实现价值、收获成功,切莫抱着“铁饭碗”消极度日、虚度光阴。
不忘根本,一心为民。“屋怕不稳,人怕忘本”,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众就是我们党的根。历史也一再地向我们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取得胜利,脱离人民群众就是自断根脉、慢性自杀。事实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说到底就是干部忘本的“病症”,唯有回归为民本质、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真正药到病除,恢复肌体健康。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摆进去”,要用群众的眼光看待问题,靠群众的智慧解决问题,用群众的标准检验工作,始终把群众满意、群众受益当做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守好、守牢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
“小对联”也有“大智慧”。事实上,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像这样的智慧还有很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发现、认真领悟、充分运用这些智慧,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始终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标尺度量自己的行为、践行自己的誓言。
相关专题 |
· 刘政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