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07:05 来源:新华日报
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必须解放思想,深化认识,积极作为,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正如省委书记罗志军所指出的那样:“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首先要破除头脑里的‘深水区’,着力解决好‘要不要改’、‘敢不敢改’、‘会不会改’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江苏经济腾飞的重要法宝,没有改革开放的领先,就没有江苏发展的率先。35年来,江苏靠什么实现综合实力的大提升、城乡面貌的大改变、人民生活的大改善?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江苏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考验,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在“要不要改”的问题上,必须坚定信心和自觉,决不能坐而论道、等待观望,更不能叶公好龙。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增强推进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凝聚改革共识, 下转A7版
上接A1版 大胆探索实践,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相比改革之初普遍受益的“帕累托改进”,今天的改革不仅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还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遭遇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和困扰。改革绝不会一路坦途,必然是充满艰辛、充满挑战,甚至会遇到风险,但不能因为困难和风险就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敢不敢改”的问题上,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决不能因为怕承担风险、怕触及矛盾、怕影响自身利益而谨小慎微、裹足不前。我们要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以对江苏发展历史负责的精神,勇敢担负起改革的历史重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同心协力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新一轮的改革,是在深水区的劈波斩浪。改革越在深水区前行,遇到的阻力必然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可能越多。未来的改革,不管是推进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还是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都比过去要高。在深水区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有新思维、新招数。在“会不会改”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提升能力,提高水平,决不能光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却没有办法和招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提出来的,也完全符合江苏实际,我们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科学认识改革的本质要求,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抓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江苏历来有抢抓机遇、善抓机遇的好传统,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全省上下要从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入手,勇于破除头脑里的“深水区”,消除妨碍改革开放的各种消极思想观念,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开创江苏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两个率先”、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而努力奋斗!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