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武建奇: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2013年11月27日11:21   来源:河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中央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全面深化改革须重点突破,协同推进

全面深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新一轮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按照先易后难、摸石头过河的思路,过去的改革常常是在没有事先整体系统设计情况下先在某一方面寻求突破,然后再走一步、看一步,确定下一步改革任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改革的重点由农村引向城市,国企改革成为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之后,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决定》内容涵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广泛而具体,并且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协同改革不等于各个领域同步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也不是改革不分轻重,齐头并进。《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这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把握国情,科学发展,不断壮大我国国民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是最直接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有效保证。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以接近百分之十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面对诸多矛盾和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会永远贫穷落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带有阶段性,经济发展跨越了一定阶段后发展中的问题才能逐步缓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的前提和保障,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为解决其他领域发展中的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