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小到茶杯文具特产 大至名烟名酒名西服

2013年11月26日05:03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小到茶杯文具特产 大至名烟名酒名西服

  临近年底,各种会议增多,开会发礼品似乎成为惯例。主办方积极购买,热情相送;与会者欣然接受,内心窃喜。小会送小礼品,例如茶杯、文具、特产;大会送大礼,如名牌服装、名酒名烟、电子产品。会议礼品越来越普遍,礼品规格越来越高。

  这种极具隐蔽性的“会议腐败”,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人情交往、公款送礼的途径和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为人大常委会委员每人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取代纸质会议材料。这一自称节约环保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质疑,被指为“隐性福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到年底,许多部门都召开总结会议,一般都有一个不错的包,里面装有资料和茶杯、钢笔等礼品。好一点的用皮箱装着,有西服、茶叶甚至烟酒等礼品。如果是社会企业筹办的开幕式、研讨会等,会议礼品就更丰盛,动辄是上千元的电子产品、手机或者ipad等。

  许多人对会议礼品已经习以为常且不以为然。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特约研究员唐坤说,现在,开会的重要环节已经不是“领材料”,而是“领礼品”。礼品还不能从简,分三六九等,领导级别越高,礼品越奢侈,会议越重大,礼品规格越高。

  国家行政学院许中正教授说,一些单位将礼品费用列为会议开支,藏匿在大量的会议费中,在财务报表上鱼目混珠,躲过审计部门的检查;还有的为礼品找到了资金来源,请企业赞助成为最常见的方式。

  就是对会议进行整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所所长乔新生说,正本清源的做法就是要实现会议于繁就简、于多取少、于少取精,将变质变异的会议拉回原本的正道。

  乔新生建议,首先要明确会议标准,包括会议的规模、内容、参加对象、时间及费用明细等,要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其次,明确经费使用情况,将会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严格开支标准,坚决杜绝超支现象发生。同时,严格禁止向企业摊派,防止增加企业负担。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管,一旦发现违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

  今年9月,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针对会议费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预算审批、报销审核、公示报告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还有11项禁令,旨在狠刹奢侈办会风,遏止会议礼品等违规行为。

  唐坤认为,这些措施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还需提高会议费透明度,主动引进外部监督,把会议费预决算、支出等情况详细公开,让社会公众知情与评议,做到令行禁止。

  (记者 徐海波) 据新华社武汉11月25日专电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