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吹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让改革从共识走向共赢
辽宁日报:《决定》作为指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必须警惕和避免哪些误区?关键要靠什么来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系统工程?
辛 鸣:最重要的是在对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上不能有误区,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同志讲,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党的各项制度。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的第一条就是,“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快毋庸置疑,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对不意味着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意味着要放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不能动辄在任何问题上都问姓“社”姓“资”,但政治体制的姓“社”与姓“资”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不问就被取消。
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文件落实到实践行动,关键是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提出的 “三个解放”中,第一次把“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突出出来。
要解放和增强经济活力。中国经济从来不缺强劲动力,但要让这动力活跃起来,离不开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激发活力的关键一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微观领域的经济活动应该是市场主体的事情,是企业和社会公民的事情。从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熟悉的“基础性作用”到略感生疏的“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变,所导致的体制机制变革的力度以及政策导向迥然不同,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供了理论依据。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论断,更是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社会最大的活力,因此,今日中国需要通过公平正义来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全会提出的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着眼于公平正义的改革部署为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平等享有权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解放和增强制度活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可以从许多方面作出概括,充满生机和活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优势之一。无论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还是生态文明,所有这些主题背后都蕴含着对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富裕、和谐新社会向往与追求的勃勃生机、巨大活力。但这些年来这一优势在制度实践中越来越被忽视、被淡化,以至于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我们的制度往往成了僵化保守的代名词。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把我们的制度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从而真正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记者/谭 怡/史冬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