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三村工程”强基石

2013年11月23日07:39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三村工程”强基石

  本报记者 陈鸿飞 朱章安

  通讯员 陈国辉 欧阳明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衡阳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探索实施“三村工程”(能人治村、产业兴村、联建强村),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了农村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4100多个,有集体收入的村1831个、占村总数37.54%,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能人治村”引领发展

  “选举时我从没打过任何招呼,但得票非常高。”说这话的,是衡东县新塘镇宋坪村党支部书记向忠华。他有自己的工程建设公司,但他不仅是群众眼中的“能人”,也是群众致富“带头人”。他担任村支书几年来,村里出现不少可喜变化。他多次跑上级相关部门要项目、要资金,但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个人垫付了几万元,被群众称为“义务劳动者”。

  近年来,衡阳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能人治村”模式,力争选准、育强、用活能人。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打破身份、地域、任职方式限制,明确以知识型能人、经济型能人、公益型能人、管理型能人为重点对象,采取“五个一批”选聘能人,即公开选聘一批、能人兼职一批、邻村调剂一批、外地回请一批、逐步调整一批。把一批党性强、靠得住、有威信、有本事的“能人”,选聘到村支两委任职。目前,全市共有2970多位能人,被选聘为村支两委成员。

  衡阳县渣江镇乌雅村的刘扬志从吉首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务工经商,后回村当支书。他积极争资跑项,筹资100多万元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修机耕路6800米、渠道7700米,今年大旱中有效缓解了旱情。

  为了使当了村干部的能人正确履职,充分发挥其引领发展的作用,衡阳市、县、乡镇三级联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加强对能人的教育和培训。去年来,市、县两级组织村干部到江苏华西村等沿海发达地区示范村,参观学习23批次500余人次,组织到省内、市内先进村参观学习30批次1000余人次。同时,选派弱村干部到先进村跟班学习,提高其统筹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部分能人村干部学历不高、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缺乏的实际,衡阳市还定期选派能人村支书到市内高校进修学习。去年,共选派能人村支书培训进修152批次4800余人次。

  衡阳市还建立了30个市级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村支书到基地培训。去年来,分批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7000多人次。

  “产业兴村”助推发展

  近年来,衡阳市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行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经营活村,重点实施了“五千计划”、“一流转五服务”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种模式”,新增村级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203个。

  “五千计划”即在全市范围内,培育1000名“产业组长”、1000名“协会会长”,选派1000名“科技村长”、选聘1000名“经济顾问”,并开展“千企联村”。耒阳市江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坚,就担任了耒阳市龙塘镇江头村江头贡茶种植协会会长,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年增收80多万元。

  常宁市西岭镇企业管理站会计周石春被选聘为青竹村经济顾问后,带领群众发展油茶产业,近3年组织村民新造油茶林460亩,为村里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

  “千企联村”,即组织企业联村帮扶。通过“千企联村”,目前全市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村由2011年的1300多个增加到了2700多个。

  “一流转五服务”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托管经营、“股田制”、信托流转等方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土地集中集约经营。同时,搭建5大服务平台,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村金融与风险防范服务、农民素质提升服务、农村市场运行服务。其中,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是整合乡镇农技站、农机站、动物防疫站等站所资源,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和协会681个。农业信息服务,主要整合远教站点、阳光三农网、党建先锋频道、党员手机报、农村气象短信平台等信息资源,将涉农政策、市场、气象等信息送到千家万户。

  衡阳市还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产品与服务,拓宽农村担保渠道,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增加农业贷款份额;建立农业保险保障体系,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增加农业保险险种,完善保险网点,扩大保险覆盖面。建立、完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新”(新政策、新观念、新技能)等培训项目,提升农民素质,引领农村致富。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发展农村流通龙头企业,完善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农产品购销网络,构建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于一体的农村市场运行服务体系。

  同时,衡阳市采取“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办法,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和实现路径,推出了产业服务创收、入股合作分红、资源优势开发、物业租赁经营、项目税收返还、存量资产增值等“六种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联建强村”共促发展

  衡阳市还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党建工作新要求,按照“先进带后进、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原则,将地域相邻、产业相关、习俗相近的村级组织联合起来,建立联合党总支,开展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文明联促、公益联办、困难联扶,实现“联建强村”。

  衡阳县西渡镇大勇村过去班子涣散、矛盾纠纷多、工作推动力不强。联建中,邻村英陂村党支部副书记欧召政被选派到大勇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他通过培养后备干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协调化解矛盾,迅速打开局面,使大勇村班子实现晋位升级。

  南岳区南岳镇万福片联合党总支将联建村区域内闲置土地进行有序流转,使当地葡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从去年210亩扩大到540亩,预计今年可增加收入200余万元。

  祁东县归阳镇冲安村联合党总支成立后,4个联建村统一制订“移风易俗公约”,引导村民摒弃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旧观念,改变请客送礼、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破除封建迷信和其他陈规陋习,收到较好效果。

  近年来,衡阳市农村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但由于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致使邻村之间“断头路、断头渠”较多。去年来,全市各联合党总支开展公益联建,共同规划、共同筹资、共同施工,解决“断头路、断头渠”1300余处,修通边界路600余公里,维修边界渠422公里,使村级交通更加顺畅,水利灌溉面积大幅增加。

  衡南县洪山镇光辉村与联建村共同成立困难群众帮扶基金,发动联建村党员干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村里种养大户义捐,筹集基金30多万元,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帮困,今年已为69位特困村民提供救助。

  “三村工程”强基石。衡阳市委书记李亿龙说,“三村工程”进一步强化了村级组织建设,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全市农村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