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 昨举行入围作品现场答辩

2013年11月22日05:10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 昨举行入围作品现场答辩

  11月21日,南岸区凯宾斯基酒店,“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公开答辩会现场。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崔力摄

“长江杯”工业设计大赛评委柳冠中接受记者采访。

  11月21日,“长江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选手展示他们的入围设计作品——航空植保无人机。

“长江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选手展示他们的入围设计作品——安全回家手环。

“长江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选手展示他们的入围设计作品——磁与衣架。

“长江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选手展示他们的入围设计作品——急救背包。

  本报讯 11月21日,第八届中国工业设计周的主题活动之一、第二届中国(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入围作品答辩会在南岸举行。由来自韩国、立陶宛和重庆大学等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入围作品及设计者进行了现场答辩。

  据悉,本届“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由重庆市政府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共同主办,以“设计创新,引领转型”为主题,旨在营造良好的工业设计氛围,激励产品设计创新,培育和发现设计人才,驱动重庆产业转型升级。

  本次大赛于2013年8月启动,截至10月31日,共征集作品5742件,评选出创造类和创意类优秀奖各36件、入围作品各10件。包括韩国三星电子、重庆长安集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企业与高等院校,以及美国、意大利、法国等设计师均有作品参赛。

  大赛组办方负责人表示,今年大赛参评作品,数量和质量都优于往届,部分作品体现了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专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

  本届大赛比上届 有明显进步

  作为“长江杯”国际大赛的主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大赛比上届有着明显进步,重庆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上也明显提高。

  “本届‘长江杯’大赛的入围作品都很实用,属于从生活中看到问题并考虑去解决问题的作品,这正是工业设计所需要的。”柳冠中说,这些作品中很多都具备可操作性,大到生命救援,小到生活家居,实用性很强。

  柳冠中说,此次大赛的参赛作品量比上届增长了近一倍,作品来源范围延伸至世界各地,这体现了大赛的影响力。虽然重庆在该领域属于“后进生”,但正逐渐赶上沿海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重庆正努力培养工业设计人才,并对原有机制进行优化升级,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作品秀

  航空植保无人机

  电力驱动,用于农业施肥、病虫害检测处理

  本报讯 本次答辩会上,重庆金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航空植保无人机”系列作品引起了评委们的关注。

  据中国农科院统计,每年我国植保阶段的化肥农药浪费损失达450亿元。航空植保无人机的开发,将对我国农业植保机械化起到推动作用。

  金泰航空副总经理王卫东介绍,该无人机使用电力作为能源,针对植保阶段“量身定做”,在结构上、防腐蚀度等标准上更符合航空植保机的要求。

  目前,该无人机系列已投产,主要用于农业植保阶段的施肥、病虫害检测与处理等,售价30万元-60万元不等,并已接到广西田园等企业的订单。

  “安全回家”手环

  手环的内部有信息卡存放槽,还印有“请联系我的家人”

  很多工业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而四川美术学院老师张海涛设计的“安全回家”手环,却是为了公益。

  这个设计很简单:一条黄色手环的内部有着一张可打开的信息卡存放槽,手环的旁边印着“请联系我的家人”。

  就是这样简单的设计,却已开始并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出资量产,同时免费发放给痴呆老人,甚至在淘宝上已经出现了山寨产品。

  张海涛表示,设计这个手环的原因就是因为收看了一个关于痴呆老人的公益节目。这个设计“出生”到量产,他都没有赚过一分钱。对于淘宝上出现的山寨产品,张海涛笑着说:“我真心觉得有这样的山寨更好,说明有更多的人需要这种手环,能唤醒社会对痴呆老人的关注。”

  磁与衣架

  晾衣服时,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原理自动隔离

  衣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在晾衣服时常出现湿衣服贴在一起的情况。在重庆起伏不定的天气下,会使衣服很难晾干;而没有晾衣服时,衣架胡乱摆放也影响美观。

  针对生活中的这类小事,工商大学学生傅嘉莉有了自己的想法: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设计了“磁与衣架”。它的原理很简单,晾衣服时,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原理将衣服自动隔离;没有晾时,则通过异极相吸让衣架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傅嘉莉的设计是本届大赛入围作品中,仅有的3个学生作品之一。

  背包可救援也可自救

  遇到自然灾害时,道路被阻断,外界救援车辆难以进入,如何开展救援?由厦门一公司设计的户外紧急救援背包,可给救援人员帮大忙。

  “这款急救包看起来像普通的登山包,但功能却很强大。”公司员工曾庆利表示,背包是箱型外形,内部活页的设计,比一般的登山包更方便实用,同时配备了太阳能蓄电设备,在山区电源消耗完时,可充当备用电源。

  同时,该背包还拥有GPS定位系统和LBS寻人系统,如果救援人员在山区迷路,可通过该系统定位。而如果缺乏水源,救援者可以通过背包里的过滤水壶来“生产”水。

  目前,该产品正与美国红十字会洽谈,并有望实现量产。

  (本栏稿件均由本报见习记者 杨骏 实习生 张定芳采写)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