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06:50 来源:新华日报
放着年薪几十万的房产公司老总不干,甘愿到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安置社区当管家,成天与一堆鸡毛蒜皮打交道,将一群天性散漫的农民,“改造”成文明得体的现代市民。“新型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农民变市民,不靠管理靠服务,我就是一心一意当好这个老百姓的服务生。”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美湖社区党委书记纪晓东说。
11月13日,临近中午,刚从居民家走访出来的纪晓东顾不上喝口水,马不停蹄赶到位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幸福餐厅”,给社区一位90岁的老人潘国珍过大寿,亲手为老人切生日蛋糕。老寿星潘国珍是美湖社区出了名的“意见大王”。其他社区工作人员见他都躲着走,可纪晓东不怵。“居民有意见,不能当作没听见,更不能硬捂着嘴不让说,得从咱们自身找原因。”2010年,在街道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的纪晓东受命兼任美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到社区第一天,他就以潘国珍为例给全体社区干部上了一课。“美湖社区是一个2009年才成立的农民安置社区,6000多人乍从农村搬进城市,难免不适应。如果我们的服务到位了,老百姓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心里的气自然就消了。”
在纪晓东的谋划下,一个现代化的居家养老中心在美湖社区迅速落成启用:“幸福餐厅”供应低价可口饭菜;“爱心小屋”每月一次免费理发;70岁以上老人每年一个生日蛋糕;90岁以上老人赠送寿宴;健康理疗室、图书馆、书画室等为老服务场所,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扶一“老”,护一“小”。在纪晓东多方奔走下,社区先后建起了“梦想空间”、民俗文化展示馆、科普馆等青少年活动阵地,累计服务青少年超过8000人次。“干社区工作,最管用的还是‘老法宝’——跑,脚板底下才出感情。”纪晓东告诉记者,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二三工作制”,两天在社区,三天下到楼道一线,“一天一户”走访雷打不动。上任几个月,纪晓东就把社区跑了个遍。
今年6月,一套价值1500万元的物联网技防指挥系统在美湖社区建成投用,这套系统能够自动捕捉和识别小区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楼道的实时画面,一旦发现汽车违停、高空抛物、小贩占道等现象或行迹可疑人物,系统将自动报警,1分钟内,物业人员就可到达现场处理。信息中心副主任、80后网络高手冯家铭对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现代化装备赞不绝口:“社区工作居然还能这么有技术含量,牛!”
“我们是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地区的社区干部,可不能‘手拿老地图去找新马路’。”在纪晓东的一手推动下,美湖社区先后建立了包括电子服务平台、网站、QQ群、热线、微博、电子卡在内的“六个一”电子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居民水电煤气费缴纳、手机话费充值、预订车票、银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甚至寄送快递,都可以在社区引进的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设备上轻松完成,老百姓的生活从“农耕时代”直接跨进了“web3.0”。
今年9月,美湖社区被列入无锡市首批垃圾分类试点,纪晓东当即拍板,给每户参与居民免费提供3个月的垃圾袋。2个月后,全社区垃圾分类处置率达到100%,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处置方法,居民们张嘴就来,俨然“环保达人”。
今年4月,纪晓东主动要求辞去街道房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建设办主任等5个“要职”,全力扑在社区。外人笑他傻,社区居民却对他肃然起敬,就连最爱提意见的潘国珍也竖起了大拇指。为了保证社区养老中心、物业中心、信息中心的可持续运转,纪晓东在组建党员先锋、白衣天使、人民教师、妇女之友等8支志愿队伍的基础上,动员辖区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如今,美湖“幸福餐厅”、“爱心小屋”等品牌公益项目都由企业实行冠名。
在今年10月举行的美湖社区党委换届大会上,纪晓东郑重承诺,将逐步把社区工作台账、物业服务账、养老中心服务收支账等三个核心“账本”,交由居民代表组成的业委会管理,接受全体居民监督。“我就是个服务生,社区这个家,最终还得交给老百姓。”
本报记者 马 薇
(来源:新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