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2013年11月14日14:33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赵振华

12日,备受国内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会议提出的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等重大理论观点,成为各界的聚焦点之一。

全会吹响了怎样的新的改革号角?为什么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如何抓好重点,使新历史起点上的改革更富有成效?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教授。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解放新论:本次全会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重要和关键论断。这些论断背后,体现着哪些新的改革理念?

赵振华:全面深化改革中 “全面”主要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今改革范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党的建设诸多领域,改革的面更宽了、内容更丰富了。 “深化”主要是指在35年不断推进改革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就需要深化改革,要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要推进政府自身改革、要涉及土地户籍制度等难度更大的改革、要有更加健全系统细致的改革制度等,要啃 “硬骨头”。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其中有几个含义:

一是每项改革都处在一个大系统中,其中每个子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彼此之间要协同。二是不同领域的改革起点不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文化体制改革才刚刚启动、社会体制改革起步可能更晚。但不能说这是有的领先、有的滞后,而是由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改革的稳妥性决定的,起步早的要予以肯定,起步晚的要逐步摸索,并逐渐使不同领域的改革之间更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三是不同阶段改革针对的主要矛盾不同。每个时期都有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能够正确看待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要更好地解决矛盾,也需要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最大国情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解放新论: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们都知道,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诸多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改革领域,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分量依然如此之重呢?

赵振华:在讲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讲改革的辩证法,要抓住改革的重点、找到改革的牵引力。之所以说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因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不能因为现在社会摩擦增多了、社会矛盾突出了,就把社会改革作为重点;也不能因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了,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腐败问题严重了,但是不能以反腐倡廉为中心。相反,当下社会反映强烈的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问题,都与经济不发达这个最大的国情有关。改革是为了使人们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要牢记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