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访谈录

新起点,中国改革再出发

记者 杨祖荣
2013年11月14日09:08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新起点,中国改革再出发

专家小传: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曾多次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的研究或有关文件起草工作,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改革的新蓝图,吹响了改革的新号角。

三中全会公报公布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请他就公报亮点进行解读。

路径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总目标

11月12日晚上不到7点,张立群研究员就把电视打开,锁定央视新闻频道,他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联播》,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

张立群告诉记者,他觉得公报亮点很多,其中一个就是界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是共识,我们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去丰富它的内涵和外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个表述,在中央文件中还是首次,意义重大。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还有一个亮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现了整体全面推进的特点,比如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改革作了安排和部署,各项改革之间也有一种内在的相互呼应,比如,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中,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呼应;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之间的呼应等。”张立群说,改革是全国一盘棋,不能单兵突进,新一轮改革既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同时也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改革前景值得期待。

重点突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主攻方向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推进的。这次也不例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张立群说,近年来,围绕国企和民企的话题不断、争论不休。这次三中全会再次明确了基本经济制度的支柱地位,既强调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强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实际上强调的是共同成长、发展,各自发挥不同的优势和作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民企及外企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环境也会更好。

作为长期研究宏观经济的专家,张立群告诉记者,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经济体制改革是战略重点,是主攻方向,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过去,我们提出的是‘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回非常明确地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张立群说,“起决定性作用”不同于以往“起基础性作用”,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加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权重和程度,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同时,增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法,说明中央认识到了市场也有失灵的风险,政府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样才能抵消风险。

“在以后改革路途中,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充分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市场监管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宏观调控更科学,政府治理更有效。”张立群说。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