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如不实行计划生育将会怎样?

2013年11月12日04:23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如不实行计划生育将会怎样?

一位说唱演员在河南省宝丰县街头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新华社发

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计划生育40余年我国少生4亿多人;

  如不实行计生,人口恐怕达17至18亿,各项生态指标将比目前降低至少两成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吕诺)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1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0多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毛群安介绍,我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

  1、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毛群安说。

  计划生育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毛群安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既要面对13亿多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也要面对有限的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如果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我国人口恐怕要达到17亿至18亿,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能源等将比目前至少降低20%以上,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而且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

  计划生育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毛群安说,计划生育转变了人们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减少了出生人口规模,降低了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减轻了对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对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53上升到2012年的0.699,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2、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 计生政策功不可没

  他说,我国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劳动力比例持续上升,人口红利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规模大、成本低的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计划生育功不可没。

  计划生育改善了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毛群安说,我国始终将推行计划生育与提高妇女地位、优生优育、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普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依法保障女婴和女孩的生存发展权利,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取得了突出成效。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分别由1991年的80.0/10万、50.2‰,下降到2012年的24.5/10万、10.3‰。

  “我国计划生育的成功实践,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毛群安说,我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作出了表率,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

  卫生计生委:

  每100个人中仅8.8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吕诺)国家卫生计生委11日发布的一份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0%,即每100个15至69岁的人群中,有8.8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该结果比2008年提高了2.32个百分点。

  2012年8月至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监测在31个省份的336个监测点开展,以问卷方式调查了102985名15至69岁城乡居民。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深化医改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四是媒体在普及健康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2008年相比,2012年我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分别提高了24.1、4.41、2.13、1.9和1.67个百分点。结果提示,慢性病防治素养与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和任务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基本医疗素养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乡居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行为。

  监测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幅度远大于城市居民,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女性提高幅度大于男性,初中及以下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2008年提高明显;城乡居民掌握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程度要好于建立健康行为的程度,健康知识尚不能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

  毛群安介绍,下一步将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不断提高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水平,将健康素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