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04:23 来源:重庆日报
▲姚禹在塔柱外的爬梯上复查上次修复过的避雷带,离江面约200米高。
在进入大渡口一侧的桥塔“门”处,姚禹和张犇合力掀开嵌在地面里的“门”。
身高1.73米的姚禹通过直径1.1米的人洞如跨栏般迅速。
▲在大桥的下塔柱的检修爬梯上,姚禹靠臂力把自己控制在与水面成锐角的爬梯上,检查桁道灯是否完好。
一件反光背心、一部相机、一把游标卡尺、一台望远镜、一个手电筒、一双手套,每天以大桥桥面为地,身怀绝技般上天入地;冬天在桁车上吹江风,夏天在塔柱顶上晒太阳——这就是鲜为人知的桥梁养护工程师的写照。如同童年时代看过的经典动画《忍者神龟》,只是将场景搬到了桥上。
2010年2月,姚禹入职市政设施管理局大桥管理处维护科,在师傅的指导下,他从一个白净斯文的新兵,成长为黝黑强壮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以他为责任人的马桑溪长江大桥,技术状况评定等级提高了一级。该桥全长约1100米,宽约30米,是三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桥梁养护工程师平日的专业巡查工作范围包含双向约4公里的桥面及桥梁保护区;桥面以上两座桥塔(巴南区侧、大渡口区侧各一座),桥面以上近百米高的上、中塔柱;桥面以下约60米高的下塔柱。
日前,记者随姚禹一起巡查,来到马桑溪长江大桥。
像往常一样,不到九点,姚禹就已准备就绪,由于上次巡查发现大渡口区一侧的上塔柱内部一处裂纹变化不规则,他特别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同事张犇。当天细雨不断,他俩最先开始拍照观测工作。此时,时速较快、底盘较高的货车驶过,溅得他们满身是泥。“桥面问题不大,今天的重点是桥塔,估计得花4个小时。”姚禹说,目前每周巡查桥塔一两次,冬天频率会更高。
他们各自巡查了单向约两公里的桥面后,在进入大渡口一侧的桥塔“门”处集合。掀开沉重的只容一个人进出的嵌在地面里的“门”后,是两坡石梯,再侧身走过裸露在桥身以外的钢栈道,面前是一个直径1.1米的洞,然后映入眼帘的是类似《忍者神龟》里的场景,一个密闭的空间,两侧是对称的处于上下游的两坡垂直江面的爬梯。从处于上游的爬梯开始登梯,182步梯级被17个平台分开,贯穿61米长的中塔柱,中间不时观察记录,耗时30分钟。接着是围合式旋转爬梯构成的约35米高的上塔柱,185步阶梯耗时20分钟。登顶时,只见不到两平方米的裸露面上,他俩一人在检查桁空障碍灯,一人在桥塔塔柱外侧的直梯里复查上次修复过的避雷带,稍不注意,感觉就会掉入江里,让人胆战心惊。
两座塔柱巡查完后,已过下午1点,赶回食堂用餐后,姚禹又来到大桥处,启动轨道架设在桥面底部的桁车进行梁体检查。分别驾驶三跨的桁车,从上游到下游,仔细观察每片梁体的裂纹、锚固端等,并标注信息。姚禹对透过脚下就能看到湍急江水的桁车一点也不畏惧。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已是下午六点。“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关系到司乘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姚禹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可以放松了。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