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07:24 来源:湖南日报
舒圣祥
今天,是我国第14个记者节。
在中国,如同护士节、教师节一样,记者节是仅有的3个行业性节日之一。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校庆日不是欢庆日,该是闭门思过日。”每年,北大举行的记者节公益活动,都以“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作为主题。
也许,用“闭门思过日”来定调今年记者节再恰当不过了。
60多年前,《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给“记者节”界定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节日;二是节操。因为陈永洲事件,让“怎样做记者”这一话题格外沉重。
无论何时,无论何种职业,节操都不能丢。记者亦如此。
众所周知,新闻采访权不是行政权力,也不是司法权力,它是公众知情权,社会参与权、社会监督权的代表和延伸。
记者是一个辛苦的职业。这种辛苦,不仅仅是体力上的透支,更是心理、乃至思想上的重负。记者采访被殴打、采访器材被毁坏,被恐吓、报复,已是常见的现象;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委屈与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以,记者节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重申对记者正当采访权益的保护,对媒体合法监督权利的捍卫。不能因为出了一个陈永洲,所以每个记者都是陈永洲;不能因为出了陈永洲事件,所以媒体监督权就可以不被尊重。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做“船头的瞭望者”,既是记者的职责,也是记者的权利,更是记者的信仰。
(来源:湖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