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
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着急办房贷,等到银行审核才知道,有一张久未使用的信用卡还欠着费。今后,这样的尴尬有望避免。10月28日起,继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之后,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9省份,增加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个试点省份。(10月28日《人民日报》)
实行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是件好事,随时随地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方面的情况,可以避免由此带来的麻烦。而信用报告是个人的记录,记载了什么,合不合理,更应该及时快速的解答。
个人信用报告是银行予以管理,直观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是有关银行方面的事项,如:还贷是不是按期,信用卡透支有没有及时还清等,如果是这样并不难记,谁心里都有一本帐,无须常去查看。而事实是个人信用报告远不止这个范围,有的将交通违章信息纳入其中;有的将水电煤气收费也纳入信用档案;究竟个人信用报告记录涉及到多少部门,谁也说不清。因而,需要常常看看自己的信用报告中有无问题。
真正来说,不管是查询快还是慢,百姓最关注的是信息登记的内容,自己有无不良信息存在,明显的不良信息毫无疑问没话可说,而更多的是一些信息的登入是不是合理,像交费的一些信息,有的因为本人长期不在家,而通知又不到位,以此作为不良记载,自然让人不舒服;有的不良记录年限已到,没有及时进行清理,肯定也要讨个说法,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收费更让人难以接受。网上查询开展后免不了各种提问随之而来。
按照银行的说法,“如果对查询到的信用记录有异议,可拨打客服电话申请处理,或者直接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办理异议申请。”这对于银行自己业务上的事现场办理并不难,问题是涉及到其它部门的事,银行能办得了吗?而要转交给其它部门办理,时间多长?会不会“石沉大海”。
网上查询其实并不难,只要联网就办得到,个人银行卡这么重要上网都能及时查看了解,个人信用报告更应办得到,而真正的难在于回应。要能及时的给予解答回应,除了限定时间,责任到人,关键是尽量控制个人信用报告的内容,不该纳入的坚决禁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将纳入信息公开,哪些该纳入哪些不该纳入,由公众来评来议,以避免随意性。
相关专题 |
· 罗瑞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