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乡愁,更是时间和文化上的”

2013年10月27日07:10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乡愁,更是时间和文化上的”
■本报记者 施晨露

“诗歌丧失读者,诗人应该自问,写得够不够好。并非要一目了然,但要让读者能够循着你的诗歌进入你的世界。诗人要反躬自省,如何写出更深入浅出的作品,而不是责怪读者都去听流行歌了。”昨天下午,由上海电影博物馆等主办的“他们在岛屿写作——台湾文学电影展”开幕式上,85岁诗人余光中妙语连连,“不过我有些冤枉,我的诗很少有人不懂的,却要常常替看不懂的诗人辩护。”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电影记录了6位台湾地区著名作家的文学生活,余光中是开幕片《逍遥游》的主角。余光中坦陈,和过去一般的记录、访谈不同,这次以电影手法拍摄,自己可以说充当了一回临时演员,“比如从树林走出的一个画面,就走了五六次”。为了75分钟片长,余光中说,自己“出动”了8次。为何愿意接下这份“演员”工作?余光中笑道:“导演说,要为文学生态留下一点纪录,第一批的6位作家中就有已经辞世的,比如林海音。第二批目前也已经启动,包括白先勇等。我想,要够老才有被拍的资格吧。”
《逍遥游》既是庄子名篇,也是余光中的一篇散文题目。在余光中看来,所谓“逍遥”即不为琐事担忧,“当然生活难免被琐事所扰所忧,但应该养成一种功夫、培养一种修为,就是可以‘放下’。最起码在写作时,一定要有放下的状态。”
余光中最为大陆读者熟悉的诗作无疑是《乡愁》。“我出生在南京,父亲是泉州人,抗战时期又在重庆住了几年。要问我的故乡在哪里,其实很简单,我就是一个中国人。”《逍遥游》里,出现最多的场景就是余光中现在任教的中山大学。学校位于高雄西子湾,正对台湾海峡,“望过去就是我熟悉的故乡,我要庆幸,自己不是住在台东,不然面对的就是太平洋,我又不要看美国,有什么用呢?”
“媒体常定义我为‘乡愁’诗人,这自然不是一个坏的称号,但我的作品还是要比这个称号复杂一些”,余光中说,一首小诗立了大功,但也好像一张巨大的名片,有时遮住了他本人的面孔。他说,乡愁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时间和文化上的,“我最近就在写一系列 ‘读 《唐诗三百首》有感’的诗,过去也写过不少怀古诗。古典诗并未过时,你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完全是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我最得意的诗还没出现,所以我还在继续写。只要还在写作,我就觉得自己还死不了。”老诗人的幽默言谈引来一片热烈掌声。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