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李启文 30年坚守湿地脚步不停

2013年10月25日08:46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李启文 30年坚守湿地脚步不停

  野鸭在水里觅食,苍鹭在芦苇丛中隐现。10月中旬,嘟噜河湿地依然呈现着生动和谐的画面。

  “再有10天,它们就回南方过冬了。”李启文介绍说。对湿地鸟的种群和习性,今年53岁的李启文了如指掌。

  眼前这个野生鸟类众多、水草丰美的湿地保护区,也曾受过创伤,期间的周折,李启文陪着它共同走过。李启文是首届“生态中国”十大贡献人物之一,他爱护湿地和鸟类的脚步从未停歇。

  坚守 自发守护湿地30年

  嘟噜河湿地位于萝北县苇场乡。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李启文在苇场乡任教,现任中心小学副校长。昔日嘟噜河湿地水泡连片,芦苇丰茂、百鸟栖息。据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表明,当时湿地内有丹顶鹤163只,是东北亚重要的鸟类繁育中心和迁徙中转站。

  “20岁开始就爱看自然环境方面的杂志,培养了我生态保护意识。”李启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启文就曾建议在苇场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当时没有专门的机构,李启文的建议没有得到回应。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场农业大开发的热潮波及到了苇场,一夜间推土机、挖掘机轰轰隆隆开进苇场,沉睡的湿地开始被蚕食。

  “当时湿地有3万公顷,大部分都被开发了。湿地是宝贵的资源,这样破坏让人心疼。” 李启文不再沉默,多方奔走,不停地呼吁、呐喊:停止开垦!保护湿地!保护动物!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在李启文的影响下,苇场乡600多名干部群众,联名上书国务院,引起了国家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终于,苇场湿地的破坏性开发停止了,苇场湿地由“开发区”变成了“保护区”。最终,4000公顷湿地幸免于难,这里成为省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召唤 让更多人参与环境保护

  湿地的开发停止了,但由于缺少恢复性保护,在湿地放牧、打渔无人制止,水量和鱼群逐年减少,水鸟一度不在这里停留和繁殖。

  李启文感受到,单凭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保护湿地还是爱护鸟类,必须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李启文曾给相关领导写过这样一封信:“苇场湿地,是可以恢复且能迅速恢复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只要马上给予保护,封堵好新河道,恢复明水面积,苇草就会长出来,鱼儿就会生出来,鸟儿就会飞回来。”

  2007年末,鹤岗市启动了退耕还湿项目。2008年投入230万建设引水工程,修水渠、建水坝,通过拦截嘟噜河向湿地注水,核心区湿地得到恢复。鱼类数量增加,生态逐渐恢复,水鸟在人们的期盼中飞回来了。

  从1994年开始,李启文组织自己的学生到湿地接受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爱护湿地的意识。从此以后,萝北县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上千次保护湿地、爱护环境的教育活动。

  愿望 建青少年户外环境教育基地

  现在,嘟噜河湿地鸟类80多种,有丹顶鹤、白头鹤、琵琶鹭等多种珍稀鸟类,每年在此停留和繁殖的鸟类约有2万只。

  从2004年起,一些高校的协会和社团陆续到嘟噜河湿地,通过感受湿地的变化,增强环境保护的热情。今年10月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绿色协会发起了以“聚焦萝北,情系湿地”为主题的首届黑龙江青年绿色论坛,东北地区12所高校26名大学生和辽宁1名志愿者参加论坛,倾听李启文讲述湿地的变迁,亲身感受湿地的壮美和隐忧。

  “生态环境一环扣一环,希望能够在这里建一个青少年户外环境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参与生态保护。”如今,李启文对保护湿地有了进一步的想法。

  目前,李启文已经准备相关材料,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呼吁建青少年户外环境教育基地,扩大湿地保护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升湿地保护和开发的水平。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