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变了味的“礼尚往来”几时休

2013年10月25日04:41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变了味的“礼尚往来”几时休

变味的“礼尚往来” 漫画/赵炬

位于三峡库区的奉节县兴隆镇有这样一条风俗,谁家要是有什么喜事,就要“整酒”一次,但凡与主人家有点关系的人,都要送去贺礼。

“整酒”本是亲戚朋友间互送祝福、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近年来却变了味,成了某些人攀比炫耀、收钱敛财的工具。

10月21日,兴隆镇居民陈某实在难以忍受这种“礼尚往来”,打电话向本报进行反映。本报记者随即前往,深入调查了当地日渐扭曲的“整酒”风。

送礼成风俗

年收入一半用于“礼尚往来”

陈某告诉记者,当地一直把有喜事请客吃饭称为“整酒”。近年来不少人将“整酒”当作赚钱工具,隔三差五就要举办一次,让许多人难以承受。

“亲戚朋友就不用说了,去一次要送300到500元,特别亲近的要送1000多元。就是普通邻居,你去一次好歹也要送个100或者200元吧。”陈某说,虽然每次送不了多少礼金,但是当地“整酒”名目繁多——孩子读书要“整酒”、考上大学要“整酒”、当兵也要“整酒”,老人过生、小孩过生、自己过生都要“整酒”,搬家也要“整酒”,婚丧嫁娶就更不用说了,就连有人摔伤,亲戚朋友来看望,主人都要“整酒”。

陈某粗略算了算,去年他仅送礼的钱就花了近2万元,而他去年一年的收入才4万元左右。

既然送礼给陈某的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压力,那么为何他还要去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某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也不想去,但是大家都如此,我不去能行吗?”

原来,由于“整酒”已经成了一种风俗,很多时候主人其实并没发出邀请,客人们也会自己去。原因很简单,大家不是亲戚朋友就是邻里乡亲,经常都能相见,平时也都有交流,谁家“整酒”其他人去了唯独自己不去,面子上过不去,日后也不好相处。

陈某谈起前不久新搬来的一位邻居,他们相互之间虽然经常碰到但还不算熟悉,邻居搬家“整酒”庆贺,陈某也不得不去参加,因为其他邻居都去了,陈某要是不去就显得自己很没面子,也怕影响两家关系。

礼金消耗大

只能家家“整酒”来回本

兴隆镇的“整酒”风俗由来已久,为何近几年越演越烈?

兴隆镇居民况女士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农村地区本来亲戚朋友就多,居住也相对集中,抬头不见低头见,人家“整酒”自己很难推辞。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自己送礼送得多了,总要想办法找回一些。为了收钱,许多人也只能找理由“整酒”,这样相互比拼,自然形成恶性循环。

况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家3口人,她和老伴带着5岁的孙子在镇上居住,人脉还不算广,每年送礼的钱都有5000元左右,占她一家全年支出的四分之一。

邻居“整酒”,况女士看到了也会参加,不过她并不是因为怕面子上过不去,而是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风俗。“我们这里都是这样啊,也没谁来邀请你,我们都习惯了看到就去。”况女士说,只要是认识的人“整酒”,自己都该去,至于礼金多少,则看主人和她关系如何,但是最少100元是必需的。

在镇上居住多年的侯女士对记者说,自己家一年送礼的费用至少有2万5千元左右。据侯女士介绍,她丈夫在当地做点小生意,每年的收入还算可以,家里每年日常开销要6万多,2万多礼金虽然有点多,但是还不至于给她家的生活造成太大的麻烦。

侯女士说,自家平时也会组织“整酒”,比如父母大寿、儿子过生等等,来的人也不少,最多的一次大概收了7万多礼金。

“其实组织整酒也比较麻烦,又要请厨师又要办这办那,我们也不想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要是别人都在整自己不整,送出去的钱实在太多了。”侯女士对日渐增多的“整酒”也表示很无奈。

强制管理难

改变“整酒”风俗尚需时日

当地“整酒”风气如此严重,镇政府能否出台相关政策控制一下呢?随后,记者来到兴隆镇政府,兴隆镇纪委书记冉井远对记者说,当地居民喜欢“整酒”他们确实知道,但是目前也无法控制。

“居民们基本上都是自愿去的,几乎都不需邀请,这样的风俗已经形成很多年了,我们也不好干涉。”冉井远认为,“整酒”作为居民一种自发的活动,若有居民认为经济压力大,其实可以选择不去。

冉井远说,目前兴隆镇政府没有出台相关规定,对居民“整酒”这种行为进行强制管理,只是根据相关规定,对党员干部做出了禁止“整酒”的规定。

兴隆镇党委书记赵崇刚表示,镇政府也接到过居民反映“整酒”风越演越烈的问题,政府只能从民风民俗这方面进行倡导,提倡居民发扬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冉井远介绍,镇政府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太好。“整酒”作为当地一种形成已久的风俗,一时半会儿想要改变确实有难度。冉井远说,镇政府将继续提倡勤俭节约,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整酒”风能够得到改善。

<<<延伸

《村规民约》破除“整酒”风

南川操办宴席次数同比下降了60%

本报讯 (记者 罗静雯 通讯员 夏武)满月酒、新婚酒、满十酒、升学酒……前几年在南川区普遍存在的“整酒”风现在已经很少了。《村规民约》实施两年半来,全区操办宴席数同比下降了60%。

为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南川区于2011年5月起先后出台《加强操办宴席管理暂行规定》和《村(居)限办宴席村规民约》两个“限宴令”。

《加强操办宴席管理暂行规定》首先给公职人员戴上“紧箍”,公职人员因婚丧嫁娶等事宜确需操办宴席的,不能以同一事由重复操办,所设宴席不得超过20桌,时间限定1天。

在民间,则通过制定《村(居)限办宴席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破除乡村大办宴席、喜好面子等陈规陋习。南川区先在金山镇试点,随后在全区推广。

通过广纳民意形成的《村规民约》,把民间宴席分为允许办、限办、禁办三类。允许办宴席包括婚丧嫁娶(婚嫁须是头婚酒)、70岁以上(含70岁)寿宴;限办宴席主要指60岁寿宴,要求做到夫妻合办;禁办宴席包括60岁以下(不含60岁)寿宴和一般生日宴席,以及搬家、升学、参军、开业、升职、迁坟等。倡导一年内的各种宴席合办。

各村(居)委推选5-8名品德好、素质高、能力强的村民组成宴席理事会。举办宴席前,村(居)民要向宴席理事会提出申请。村(居)委会和宴席理事会对不符合规定的宴席,提前作思想工作,予以劝阻制止。不听从的,可采取断水、断电等合理方式予以阻止;顶风违规操办宴席的,可采取取消低保救助、没收一定比例礼金等措施。辖区党员干部和相关从业人员参与违规操办宴席的,依据《村规民约》作出处理。

南川市民黄翠屏说,今年以来她只参加了10场宴席,相当于此前一个月的量。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