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08:29 来源:南方日报
绘图:吴文锋
说起去香港你会想起什么?如果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层面就out了——现在,正有越来越多人去香港是为了买保险。
香港的保险产品投入低、回报高、覆盖全、人性化等优于内地保险产品的特点,都是吸引内地客投资的因素。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发出的新造保单中就有60亿元是向内地访客发出,占总体新造保单保费的13.1%。
记者采访了香港的几位保险经纪,他们坦言各大保险公司都有意识地张罗会讲普通话的或本身就是内地人的保险经纪,目的就是为了瞄准数量庞大的内地客源,而中山乃至珠三角的居民更占地利,在购买保险、申请理赔方面比其他地区投保人更方便。
购保 热衷作为孩子教育基金
个人到香港购买人寿保险产品的情况较为普遍,看中的主要是这些产品保费低、赔付高。业内人士指出,香港的人寿保险之所以比较“便宜”,和社会环境有关,“保险的金额是通过精算得出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的平均寿命,香港人比较长寿,因此整体的寿险保费相对内地来说就会比较低廉。”
除了为自己投保满足养老的需要,也有不少人是为了给孩子的未来买一份保障而选择到香港投保。
就职于香港友邦保险公司的李小姐上周末接待了一位专门带着1岁的孩子从北京来香港的客户,这个家庭打算在香港为孩子购买一份人寿保险,以作为教育基金储备。李小姐表示,她的内地客户中不少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香港的寿险产品最低利率都有4%,比内地的高很多,相当于是每年给孩子存了一笔钱,放在保险账户里风险低,回报也比较长远。”她说,“即使是意外断供,保险公司还会替你继续交保费,不用担心因为意外而影响孩子日后受益。”
她还表示,近来遗产税改革的信息也刺激了部分内地客户倾向于到香港购买保险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高额税收。
保障 医疗险涵盖病种多一倍
境外保险业起步较早,而在香港较为活跃的多家国际保险公司也有近200年的历史,经验较为丰富,同时面临当地激烈的竞争,香港保险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也比较快,因此涵盖的保险范围也比内地更多。
富邦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龙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就医疗保险这个类型来看,内地的重疾保险产品可能覆盖30多种疾病,但香港这边就对60多种疾病都有保障,足足是内地的一倍。不过他同时也提到,出于风险不一样的考虑,保险公司对内地客户的赔偿只有香港人的80%左右。
在香港购买保险的投保人权益将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香港政府非常重视保险业,有三四个机构共同监督,而且一旦保险公司倒闭,也会有政府来接管,保证投保人不会因此蒙受损失。”龙先生说,他还告诉记者,甚至连保险经纪的销售话语也有相关条文规定,比如他们在介绍产品时不能有诱导倾向,更不能承诺任何回报。
理赔方面,香港的理赔手续比内地更加简便,李小姐说,相比国内长达一个月的理赔过程,香港的保险公司要求7天就出票给客户,拿着保险公司的这张支票,就可以在国内任何银行兑现。根据“严格核保、宽松理赔”的理念,只要按照保险公司规定准备好相关材料,核对无误后一般都可以获得理赔,但要注意两地证明材料的差异和具体的约束条款。
投资 相当于基金产品搭寿险
虽说大部分人购买保险的初衷都是为了获得一份保障,但投资型保险这个重要的类别同样不容忽视,而据香港业内人士的消息,内地客户购买投资型保险所占比例也不小。
香港保险业的优势源于亚洲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与国内的保险公司受限于A股市场不一样,他们的香港同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投资渠道翻倍增加,并且受惠于特别行政区的低税率,保险产品的回报自然也能更高。
龙先生表示,在香港购买投资型的保险产品就相当于购买了一只搭售人寿保险的基金,基金是主要部分,寿险相当于是附送的,只是在投资之余还多了一份额外的保障。李小姐也认同这种说法,他们把这类产品称作“投资相联险”,与一般固定利率的寿险不同,这类产品收益几何完全要看市场,“万一遇到金融海啸这些情况就很难保证收益了”。
香港投保须谨记事项
■提示
●保单必须由本人在香港签——根据大陆和香港两地的规定,投保人要购买香港的保险,应由本人在香港当地签署保单和办理手续,在内地签署的“地下保单”可能会遭保险公司拒赔,也不受法律保障,容易上当受骗。
●转账缴费必须要有香港账户——如果投保人要用银行转账的方式缴纳保费,必须通过香港的银行账户才能转进保险账户,目前持港澳通行证在香港各家银行都可以方便开通账户。
●需留意结算用外币汇率——近年人民币升值较快,而香港的保险产品多是用美元进行结算的,投保人需要留意汇率变动为保单带来的额外损失风险。
●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才可报销——购买了寿险或医疗险的被保险人产生的治疗和住院费用如符合保单条款都可以申请理赔,但香港的保险公司仅认可国内三甲医院出具的证明。
●细节条款需仔细阅读——虽然涵盖的疾病类型比内地更多,但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条款规定的非常细致,甚至连血管堵塞多少百分比才能理赔都有写明,因此在购保时要认真阅读,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南方日报记者 孙嘉琳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