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09: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老外’代报案” 的背后
河南西峡 刘剑飞
“‘老外’代报案”小广告之所以出现,并受到关注,在于大量事实告诉人们:涉及“老外”的案件,警方行动快、效率高,令人开眼,让人羡慕。
为了寻找一匹马,某地警察不惜“小跑20多公里”;为了寻找一本护照,某地警方甚至“翻了5吨垃圾”。从涉案价值看,不少“老外”的案件可谓“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此“小事”为什么警方却不惜动用大批警力、花费大量精力?
诚然,外国人在中国丢失了东西,会对一个地方的治安甚至整个国家的形象带来损害,这不仅关乎地方形象,更关乎国际形象,警方“下血本”寻找,无疑是在用行动减少损失,维护形象,不仅体现对外国友人的尊重和照顾,也是出于一种基本的礼仪,这本无可非议。
公众不是不满对“老外”案件的重视,而是希望警方在对待案件时能内外一致、一视同仁,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应该享受到平等的办案待遇。这才是“‘老外’代报案”背后的民意诉求。
“微视察”,多多益善
江苏泰州 谢志宏
日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大常委会首倡“微视察”模式,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普通乘客身份暗访,全程往返体验13条线路的公交车和农公班车运行情况。
集体视察有其必要性,“微视察”也有其自身优势:不打招呼,存在的矛盾会原形毕露,积淀的问题会无遮无掩;不排线路,可以少看“盆景”式的政绩和形象工程,多看工作“盲点”、“死角”和“误区”;不搞陪同,放下的是架子、敞开的是心扉,换来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微视察”,或单枪匹马,或两三成行,变大呼隆为突击式,变走过场为到现场,不惊动部门,不劳烦媒体,不图数量规模,但求质量效果。如此“微视察”,既接地气,又去官气,还聚民心、凝民智,多多益善。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23日 17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