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扎根基层24年的“清清茉莉花”

2013年10月22日06:48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扎根基层24年的“清清茉莉花”

  基层工作24载,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中村村妇女主任汤亚平先后获得全国、省、市荣誉50多项。汤亚平的QQ名字叫“清清茉莉花”,她说:“我愿作一朵洁白的茉莉花,根植于家乡贫瘠的泥土,在风雨洗礼后为父老乡亲带来淡淡的清香。”

  “赤脚医生”:

  把病人当家人

  17岁时,因村医务室需要,初中毕业的汤亚平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护水平,汤亚平不断到各大医院、学校进修,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赤脚医生”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深夜3点给急诊病人施救、节假日为重病患者打针输液,对汤亚平来说是常事。去年除夕,村里一个患食道癌晚期的80岁老人突然消化道大出血,医院通知家属准备后事,可汤亚平仍然赶来给老人打点滴,以减轻老人痛苦。20多年前,汤亚平39岁的母亲患上贲门癌晚期。由于当时家庭条件不好,眼看着妈妈无法进食,一天天消瘦下去,亚平心里特别难过。“妈妈不在了,照顾其他病人,就是对妈妈尽孝心。”村民沈小亚说,自己患有尿毒症,汤亚平不仅帮她申请大病救助,而且国家一有好政策就第一时间通知她。

  由于村卫生服务站以往不能刷医保卡,汤亚平当了20多年的跑腿,为村民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取药。如今在汤亚平的申请下,村医务室已开通了刷卡功能,汤亚平原打算把代管的医保卡退回去,却遭到了百姓的拒绝。大伙儿都说:“卡放在你这儿,我们放心。”24年来,雕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多次向汤亚平抛出橄榄枝,但汤亚平总笑着拒绝:“我舍不得离开中村,中村百姓需要我。”

  “全科村官”:

  百姓事问不倒,干实事难不住

  25岁时,汤亚平被中村老百姓推选为妇女主任,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中村村党支部书记颜志全对她有一个形象的评价——“全科村官”。

  计划生育,曾被称作是“天下第一难”。同事汤娟凤刚到中村村委时,一听说要去做计生工作,甚至产生换工作的念头,“亚平姐一看我想打退堂鼓,马上找我谈心。”汤亚平挤出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带着她重新走访每一户育龄妇女家庭,并事先提醒她要带着微笑进门。“她常说,百姓其实很淳朴,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在汤亚平的指导下,汤娟凤也成长为计生工作的一把好手。

  在雕庄街道妇联主席汤立群眼里,汤亚平做事总有许多新创意。去年中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成,本可交给广告公司负责的设计工作,却在汤亚平的策划下,变成一场面向全村的征集创意活动,不仅节省了一笔设计费用,更激发了村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今年常州全市开展“社区天天乐”活动,汤亚平更是变身“汤导”,包揽了方案策划、节目编排、发帖宣传等所有的工作。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天天乐”舞台,成为展示中村村居民百姓才艺特色和精神风貌的草根舞台。这些年,汤亚平陆续拿到了全国中级社会工作师、计算机中级操作师、残疾人康复员等资格证书,还成为天宁区第一个拿到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村干部。“只要是对做基层工作有帮助的,我都会去学习,懂得的内容宽泛一些,就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常州妈妈”:

  拿出3万多元资助贫困儿童

  10年前,汤亚平在妇联的爱心结对活动中,结识了雕庄中学的安徽籍学生周琴琴,从此每学期资助她500元学费,而当时汤亚平一个月的工资只有600多元。一有空闲,汤亚平就把琴琴接到家里,给她买衣服和学习用品。按计划,结对活动3年就可以结束了,但汤亚平的资助却持续了9年。去年,汤亚平通过“真情寻呼1+1”爱心助学活动,又与芳田村的流动女学生张杰结对。粗略计算,这些年汤亚平共资助贫困儿童3万多元。

  其实,汤亚平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虽然她社区卫生院和村委两头跑,却只拿妇女主任3万多元的年工资。丈夫是跑运输的个体户,收入也不高。可汤亚平是个热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在村医务室给来自宿迁的流动儿童杨阳看病时,汤亚平发现孩子总穿着一身非常破旧的衣服,便回家整理出儿子的衣服,细心地分好春夏秋冬四大包送给他。今年,得知民间公益组织骑游队将前往江西婺源看望贫困山区的孩子,汤亚平发动村里党员、群众捐衣捐物,并且到当地的服装厂购买了100件崭新的运动服让骑游队带到江西。

  这么多年来,汤亚平心里一直有一份执着:“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给我滋养让我成长的土壤和根基也在这里,所以我愿扎根基层,直到我不能工作为止。”

  本报记者 顾 敏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