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16:19 来源:内蒙古日报
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 王润枝
来到巴彦杭盖嘎查,一幅幅实景图映入眼帘:95%的牧户入住了砖瓦房,76%的牧民家中安装了除氟净水器,50%的牧户通了常电,电脑、汽车等已成为牧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宽敞明亮的嘎查活动室供百姓享受文化大餐……牧民说,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要感谢他们的“当家人”——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巴彦杭盖嘎查党支部书记兼嘎查长孟克巴图。
10年前,由于多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巴彦杭盖嘎查生态条件急剧恶化,牧民的生产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嘎查77户中出现了19户贫困户。
2003年6月,孟克巴图当选嘎查长,带领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新班子。面对嘎查集体负债8万元的现实处境,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如何让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他想出了一个点子:依据致贫缘由、脱贫意愿等,将贫困户分成ABCD四类,积极协调帮扶单位购置扶贫畜,第一年,将扶贫畜分给A类贫困户饲养,牧户所有的收支都由嘎查控制。1年后,等A类贫困户生产生活有了明显起色,嘎查再把扶贫畜收回来,以此类推,扶持BCD类贫困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孟克巴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制定帮扶管理办法,采取扶贫致富能人宣讲、贫困户赴外地参观学习、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既扶本,又扶志。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嘎查1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其中3户成了脱贫致富典型户。2012年,嘎查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768元提高到7868元,增加了6100元。
孟克巴图深刻认识到,靠天养畜已不合时宜,只有靠科学养畜,才能使牧民群众走出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子。他多次到通辽、赤峰等地考察学习,最终选择培育良种牛。借助项目扶持,巴彦杭盖嘎查引进西门塔尔牛60头,在嘎查集体1.9万亩草场上建立了良种牛繁育基地,2007年5月,该基地正式注册为“巴彦杭盖嘎查良种牛繁育协会”,吸纳会员26名,筹集股金8.8万元,孟克巴图个人也当选为协会理事长。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基地草场进行了全部围栏,配齐暖棚棚圈、黄牛冷配室、青贮窖、机电井等基础设施,开辟高产饲料基地600亩。在协会的示范带动下,牧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积极与协会联系,先后引进西门塔尔牛80头,人均年增收达2000元。孟克巴图以3年为期限向牧户免费提供良种公牛,通过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嘎查牧户良改比重达到了80%以上。
自2006年嘎查被确定为盟级新牧区建设试点以来,孟克巴图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加强嘎查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争取各类项目和帮扶资金近4000余万元,先后为牧民建棚圈110处1万平方米,打机电井10眼、大口井20眼,建青贮窖37处,还为嘎查牧户新建37处住房,为39户牧民接通网电,让90%的牧户实现了安全饮水。
记者在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家看到,装修好的洗漱间里不仅有热水器、洗脸池、坐便器,外面还打了储水井。牧民不用从远处的机井拉水了,非常方便。他的妻子朝鲁门图雅微笑着说:“安装洗漱间给我家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在全天有热水,可以洗菜、洗衣服、洗热水澡,太好了。”
在孟克巴图的倡导下,嘎查办起了蒙汉双语“报纸”,开通了网站,还设计了一套涵盖嘎查牧户基本情况的公共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开创了嘎查新牧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孟克巴图本人也先后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来源:内蒙古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