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08:47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 刘昊
从外地乘车到深圳火车站,人们会看到一片有别于繁华闹市的老旧城区,这里就是东晓街道,聚居着破产老国企员工、农批市场个体户、搬运工、拾荒者和外来“的哥”家庭。
“以前下山的路破烂不堪,一下雨,水、人、车都混在一起。”家住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的湖北“的哥”胡桂梁说。2011年3月,一个“年轻人”来到东晓街道,“的哥”们的生活面貌就此有了改善,路修好了、环境改善了。在他的力推下,木棉岭湖北洪湖流动党支部成立了社工机构和“的嫂互助会”。
这个“年轻人”便是罗湖区东晓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武。
妙招治理“牛皮癣”
东晓街道是深圳较早建成区域,南有破产国企居民区,北有原深圳一线关与二线关犬牙交错的“插花地”和城中村,环境和治安状况不尽如人意,居民们投诉不断。陈武来到东晓后,这里的市容有了很大改善,诸如草埔东脏乱、凯利大厦废品收购站污染等老大难问题,都被彻底整治。草埔东的老村长说:“二十多年来,这里没这么整洁过。”
治理“城市牛皮癣”,是陈武就职东晓街道的“第一把火”。
“以前这里遍地都是小广告。收档关上卷闸门后,外面马上有人贴纸片,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在位于东晓辖区的布吉农批市场,个体户王女士说。
陈武说,他调研发现只有不到19%的小广告与寻物、招租、求职有关,其余八成皆是涉嫌非法行医、造假证、诈骗等。
东晓街道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忆,摸清了上述情况,陈武就组织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联席会议。
陈武分析,与居民张贴的几张小启事不同,真正的“牛皮癣”都由专业设备印制、以专业方式张贴,背后有条涉嫌犯罪的产业链。因此简单清理、处罚张贴者并不奏效,根治“牛皮癣”必须得到公安部门的配合。
通过街道办调查取证、公安接报出动的方式,不到一个月,两宗制假证案件被破获,躲在“牛皮癣”背后的不法分子落网。据办案的东晓派出所原所长赵钟锋介绍,“治癣”初期“办案很难”,警方投入了大量警力,“一有回潮马上又打”,有时甚至追到湖南抓人。
“一旦形成了长效机制,就好办了。”陈武说。从2011年大运会前夕至今,东晓辖区的“牛皮癣”增量接近零。
重视网帖解决问题
“一个问题放在网上晾晒,不同网友基于自己的专业背景进行‘全科会诊’,会给政府带来很多帮助。”陈武说。
在罗湖区为政民直接沟通所搭建的“罗湖社区家园网”上,东晓街道的“东晓家园”板块是回复留言最具体、处理问题最及时的。
这里不删帖,激烈的批评也能被原汁原味保留。今年年初,东晓街道还罗列了问题很“猛”的“名帖”,请网友评选报料奖。
履新东晓街道书记的最初半个月里,陈武把“东晓家园”的帖子从第40页回看到第1页,“东晓的问题在帖子里基本都暴露了”。在他看来,看帖子能看出很多基层工作的门道——不同人群各自关心什么问题、哪些部门在着力处理、哪些部门在推卸责任。
在这些网帖的督促下,东晓街道办事处得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灵感,包括整治布吉农批场外交易和洪湖立交桥下的曾反复回潮的黑市。陈武采纳了网友的建议,用城管购买服务的方法铲除黑市,至今已有500多天没有收到相关投诉。
陈武常对工作人员说,网友举动看似“找麻烦”,其实是在为社区查缺补漏。因为太白路与水贝地铁站之间缺少通道,网友“ww00229”和他的邻居们每天要走上近20分钟才能到达近在眼前的地铁站。他在网上不断发帖,并点名要求陈武反映呼声。随后,“东晓街道新闻发言人”回帖邀他与陈武面谈。这次见面中,陈武向这位网友耐心解释了街道办权责受限的实情,并表示会继续与上级部门协调。“在东晓反映问题有人接茬、有人搭理。”“ww00229”事后回忆。
在陈武和东晓街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一些网友的情绪从激烈走向平和,“东晓家园”里也诞生了不少由反复投诉到与政府共同出谋划策的网友。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