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南流江:“淘石热”的喜与忧

2013年10月16日07:06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南流江:“淘石热”的喜与忧

  发源于大容山的南流江,流经北流、博白、浦北、合浦等地,在北海注入大海。这条全长不过287公里的客属母亲河虽早已失去交通干道功能,却因河滩中一块块五彩缤纷的奇石引发关注,一场发掘、加工、收藏南流江石的热潮正在博白、合浦一带悄然兴起——

  南流江:“淘石热”的喜与忧

  广西日报■ 本报记者 罗劲松 本报通讯员 杨华春 文/图

在合浦县皇后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堆有从江中打捞上来的石头。

  本报记者 罗劲松 本报通讯员 杨华春 文/图

  1“石来运转”皇后村

  皇后村,距合浦县城区不过32公里。这个伴在南流江边的村子近两年在合浦乃至北海名声远扬,并不是因为它真的出过“皇后”,而是因为在河滩里发现了质如刚玉、五彩缤纷的宝玉石。

  9月的南流江,水面十分平静,几艘挖沙船正在轰隆作业。挖沙船旁,一条小木船上,3个年轻人正轮换着下水,在打捞着什么。村支书蔡昭休告诉记者:“他们在淘石头。自从2008年经鉴定发现河里一些石头是宝玉石后,我们这个900多户、3000多人的村子,只要家有壮劳力,都会在农闲时下河摸石头。到了枯水季节,河滩上到处是人,有的用钩机挖,有的用锄头刨,有的就靠手捡,热闹得很哦!”

  经过村口一栋正在建造的三层楼房时,蔡昭休停下脚步感慨道:“这是村里一名五保户靠捡石头赚钱建起来的。过去,单纯靠种植,不少人生活比较贫困,许多村民还住在泥砖屋里。现在,村里有上百户人家以淘石、销石为副业。南流江的石头,真是让皇后村人‘石来运转’了!”

  记者走进村民蔡卓利家,只见厅堂、住房里到处堆满了石头。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虽然没有太多淘石经验,却很有心计:他把自己用钩机挖回来的石头按目测品相分成三大堆,厅堂中最次一堆叫价100元一块,厢房里好一点的200元一块,藏在楼上卧室里的“好东西”就要“价格面议”了。

  40来岁的村民蔡昭朗就显得老练多了,他向记者展示了几块从南流江里淘到的石头,有的一看就知道是玛瑙石,有的经行家辨认是黄蜡石、玉髓。记者问价钱,蔡昭朗一张口就要3000元一块。当记者感叹“太贵”时,蔡昭朗笑道:“这不算贵。上次我出手一块最漂亮的,卖到1万元哩!”

  蔡昭朗还向记者展示了几个漂亮的玉石手镯,这是他用南流江石请人加工制作的。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民,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卖原料了。

  祖祖辈辈守着南流江过农耕生活的皇后村人,怎么会突然发现江中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头里有“宝贝”呢?蔡昭休说:“那得记蔡卓亮一功,是他最早发现了石头里有宝!”

  2 “癫佬”变“精仔”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蔡卓亮,竟是个“80后”青年。一谈起石头,这个年轻人的表情顿时凝重起来——

  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的蔡卓亮,唯一的选择是回到皇后村,一边务农一边到叔父的捞沙船上打工。一个暑热的中午,他照常在船上干活,突然,一块足球般大小的石头从沙石输送带上滚落下来,砸在脚趾上,流出了鲜血。疼痛不已的蔡卓亮顾不上止血,目光被脚边裂成两半的石块放射的奇特光彩吸引了。他捡起石块仔细察看,只见通透的石壁里纹理斑斓、似虫似草,那柔和明丽的色泽让人怦然心动。

  蔡卓亮说:“这是南流江石和我的第一次‘艳遇’。从此,对这些石头多了一份关注。”

  那以后,每天一有时间,蔡卓亮就要把随河沙一起被抽上船的石头收集起来,用铁锤敲开,细心察看内质。一年下来,敲开打碎的石头不下5万块。渐渐地,他摸出了南流江石一些特点:往往越是外部粗糙丑陋的石头,内质越是温润圆滑,色彩靓丽。

  手头积攒起一定数量石头后,蔡卓亮常常挑选出一些品相好的去北海找石友观摩交流。其间,没少遭遇到嘲笑和否定。朋友们戏称他为“水哥”,笑他尽玩“水货”。村里人则叫他“癫佬”,说南流江石头多少年来都是砌猪栏的料,只有“癫佬”才把它们当宝。叔父也警告他:如果再玩石头,就不要在船上打工了!

  为了继续玩石,蔡卓亮最终离开叔父的挖沙船,用很低廉的价钱租下一条被淘汰的残旧挖沙船,一边抽沙谋生,一边继续淘石。

  2007年,为了彻底弄清南流江石的价值,蔡卓亮筹集一笔资金,背着装满南流江石料的大包小包,用两年时间相继赴梧州、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找北京国家珠宝检测中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宝玉石检测中心等权威宝玉石检测机构鉴定。结果显示:他送去的南流江石,大多属玉髓、玛瑙,硬度高达7度,极具开发价值。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宝玉石检测中心总鉴定师刘士山分析认为,合浦、博白一带远古时活跃的地壳运动和火山岩浆喷发,为南流江流域形成各种类型宝玉石资源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蔡卓亮带回好消息后,北海、合浦一带的石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皇后村。蔡卓亮在村民们眼里也由“水哥”、“癫佬”变成了慧眼识宝的“精仔”。

  如今,已经收集起数千块南流江石的蔡卓亮,最关心的事情不再是卖石赚钱,而是筹建南流江宝玉石旅游基地,建造一座南流江宝玉石博物馆。

  3 卖石不如藏石

  为进一步了解南流江石的开采状况,记者对早在6年前便参与南流江淘石的广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张艺林进行了专访。

  在张艺林记忆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听说南流江的石头能卖钱,许多博白人都涌到江边捡石头,高峰时河滩里一天涌动着500多人。张艺林和一批本地玩石人眼看着外地玩家以3-6元钱一公斤的低价大量收购南流江石,叹息不已。从2007年开始,当别人忙着卖石头赚钱时,张艺林却把一堆堆挑拣来的石头藏在家里,视之为“南流江赐予的一笔宝贵文化资源”。

  如今,张艺林手里的“宝贝”越来越多,一块块玛瑙、玉髓、水晶、欧泊、黄玉、木化石、花纹石,经巧手雕琢成为一件件质地温润、异彩纷呈的艺术品。在2013年博白客家文化节期间,张艺林组织县城一群玩家拿出各自的“宝贝”举办“南流江奇石展”,成为文化节上最吸引眼球的一个亮点。

  今年2月,北海市、博白县、浦北县和合浦县南流江奇石文化研究会联合在合浦举办“南流江宝玉石精品展”。面对120块精品奇石、3000多件玉石工艺品,广西观赏石协会会长张士中感慨道:“从目前发现的38个种类来看,南流江石以玉髓、玛瑙、水晶、欧泊、黄玉、刚玉及木化石、花纹石等观赏石为主,其中红玉髓和红玛瑙尤其出色。”

  在博白南流江河段,如今想在河滩上捡一块有雕琢价值的石头已经相当难了。而在合浦皇后村一带河滩上,人们正在重演着当年曾在博白出现过的捡石、卖石热潮。

  当有人担忧南流江宝玉石资源已经面临枯竭时,张艺林认为:“大量的‘宝贝’还深藏在河滩里,南流江宝玉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到‘资源枯竭’的地步。应该担忧的是目前这种各自为战、无序开发、浪费资源的现状。”

(来源:广西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