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诗人:把自我投向世界

2013年10月11日09:17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诗人:把自我投向世界

  写作深入下去,必要遇上艰难和孤独。世间有千百种娱乐和消遣。人在尘世,本有许多选择,但一个人不惧艰难和孤独,矢志爱诗和写诗,矢志要做诗人,这真是只有自己才能决定的事情。有人认为诗歌与绘画、音乐等同属于艺术,也有人勉强孩子学习绘画、舞蹈和弹琴,但人们很少强迫孩子写诗。这既说明诗比音乐、绘画更具个性,也说明写诗是诗人自觉的选择,是诗人天赋、直觉、本能和意志的表现。伊萨柯夫斯基说:“只有诗人自己,并且在自己身上,才能找到写诗的秘密。”

  中国古代诗人会在宴会上比赛吟诗,三国时候的曹植被迫要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赎回自己性命的诗,但这都是传奇和佳话的有机部分。真正的诗人,尤其是当代诗人,很少在公开场合表演写诗。最初激发诗人的那些元素:隐秘的情感,独特的经验,突然的灵感,瑰丽的想象甚至深刻的思想,都不适合公开和表演。因此诗人在无人注意的时刻和地方,在暧昧不明中写诗,写出那些奇特的句子。如同在空气里收集到水珠,诗人从缥缈的想象里凝练出诗句并把它写出来,这显然是神奇的事情。

  世上有没有诗歌写作指南?即使有,诗人也不会按照指南写诗。或许对于写《浮士德》的歌德,写《四个四重奏》的艾略特,写诗成为可驾驭的创作,但在更多写短诗的抒情诗人来看,写诗的过程完全是不可预料和无法控制的。法国诗人儒夫说过:“诗歌是一门最有独立性和最捉摸不透的艺术。”我写过几百首诗,不知道能不能算作诗人。假设我也是诗人,我就认为短诗的产生简直是灵光乍现。太阳的光芒突然从云眼里透出,照亮了沉闷的大地,尔后又隐入云层。事隔多年之后,重读曾经写过的诗歌,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惊奇自己当时是如何想到那一切的。

  诗歌理论家或许各有判断和论述,但关于诗人和诗歌的产生、成长还有诸多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答案,可思考这些问题,至少会发现诗歌出自独特的心灵,更具精神性,更需要先天的禀赋和强大的个性。要通过教育培养屈原、李白、苏东坡、海子这样自由的灵魂,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以说,诗人是自己成为诗人的。但换一个角度,一个人写出了诗,放在自己的抽屉或者电脑里,最后他死了,他生前的诗稿被付之一炬,他的硬盘被格式化,他的诗为人所不知,他就不是诗人。正如“工人”、“农民”一样,“诗人”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称呼。人们只有见过一个人的作品之后,才能把这个人称之为“诗人”,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默默写诗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不是自己成为诗人的。

  勒韦尔迪的比喻非常形象:“在诗人写作过程中的诗仿佛是创作的底片,然而它的正片却在读者身上。”作品发表是写诗的人走向诗人的转折。诗歌作品只有发表———无论发表在权威的《诗刊》还是《星星》抑或是草根的互联网,只有被人———即使是为数不多的人看到,产生认同、共鸣并被感动,诗人的个体创作才能成为公共财产,如果被成千上万的人看到并喜欢,诗歌甚至有可能成为人类的财产。像音乐一样,诗歌也是世界语言,轻而易举就能跨越了国界和民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在汉族人心中扎根,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篇在青海湖激起了波浪。

  石子投向水面,必然要激起涟漪。写诗的人,把自我投向世界,才能成其为诗人。一个有趣的巧合是,发表的第一步被称为“投稿”。把代表自我的作品投向公众的海洋。一个人写的那些长短句,被抛投出去以后,他就无法控制,无所作为,只有等待了。等待那些文字和句子在人们心中激起的回响。虽然那些文字曾经完全属于自己,而投出去之后归属多元了,既属于自己,也属于编辑。假如能够发表和传播,它将引起的反响和评价,更是无法逆料。因为它既属于作者,也属于读者;既属于今天的读者,也属于将来的读者。

  所以个性色彩极浓的诗歌,如何赢得更多人的共鸣,这是有雄心的诗人须要思考的问题。专业人士或许会在一首诗里寻找与众不同的元素,而广大读者却在一首诗里寻找他熟悉的元素。熟悉情感、经验和想象让他亲切和感动。中国先秦屈原的诗里,有清洁的情操,有爱国的精神,有为追求真理九死不悔的精神。读者中许多人的灵魂里也有这些情愫的种子。屈原的诗就像浩渺的春风和春雨,催发了人们心里埋着的种子,读诗的人在诗里发现屈原的同时发现了自我。因此,诗歌帮助写诗的人成为诗人的秘密在于它有打动人心、震撼灵魂的力量。

  我们身处的时代正在巨变之中。生活和观念的多元允许个性彰显。互联网提供的方便使发表更加容易。从表面看,鼠标一点,个体创作的诗歌就能成为公共产品,默默写诗的人转眼成为诗人。但实际上,成为大诗人的道路更漫长。在我们的时代,优秀的诗人多了,优秀的读者同样多了。大部分发表的诗歌并未被人们记住。大浪淘沙,时过境迁之后,堪称伟大的诗人和诗歌屈指可数。中国宋代的诗人文天祥说:“留取丹心照汗青”。能否青史留名,关键在于是否有一颗丹心。有一些真理如此绝对,千年之后还是真理。

(来源:青海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