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老实伯”连任21年村支书

2013年10月07日08:2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老实伯”连任21年村支书

  南方日报讯 (记者/袁丁 柯鸿海 范琛 通讯员/卢胜文)丰顺县汤坑镇埔河村距离县城不远,沿着宽阔平整的村道步行不到2公里,村委会大院就出现在眼前,头发花白的村支书徐历靠正等候在院门外。当地县委干部向笔者介绍,徐历靠在埔河村担任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已有20多年了,徐历靠则笑着说,这大概是因为自己老实、肯吃亏。

  从自家米缸向外掏米

  年过六旬的徐历靠身材不高,但腰板挺得笔直。1976年,在海南当了5年兵的他退伍返乡,成为了一名村干部。1992年,徐历靠被任命为埔河村党支部书记,并在村级选举中当选村委会主任,一干就是21年。

  说起徐历靠当“村官”,埔河村流传着不少关于他“傻”的故事。有一次,县民政局分给埔河村近1000公斤的救济米,徐历靠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把这批米分给全村30多户特困家庭。分完米的第二天晚上,该村93岁的孤寡老人吴凤琴拄着拐杖来到徐历靠的家里,一进门就用手指着徐历靠的额头说:“救济米怎么不发给我?”徐历靠一回忆,吴老太的救济米昨天下午已经被儿媳妇领去了,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她。徐历靠也不明说,马上在家找了个塑料袋从米缸里盛了几斤米拿到老人的手上。第二天一大早,徐历靠自己掏钱,又买了100斤米送到老人的家中。已经从儿媳妇那拿到米的吴老太紧拉住徐历靠的手说:“我错怪你了。”

  后来,吴老太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村民,一来二去,村民给徐历靠起了个外号“老实伯”。徐历靠听了也不生气,“吃亏是福,老实有什么不好?”

  “炸了我的房子也要扩路”

  “老实伯”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但村民告诉笔者,他犯起“傻”来,那股子倔劲让人又怕又服。

  埔河村紧邻县城,但以前的村道又窄又破,村民去城里办事并不方便。徐历靠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把原来6米宽的村道扩到15米。扩路需要拆迁十多家房屋,有村民扬言,谁要拆了他的门店,他就搬到村委住,要炸掉徐历靠家的房子。

  “路不通财不通,即使炸了我的房子也要扩路。”徐历靠和村干部一次又一次到拆迁户家里做工作,向他们解释拆迁后土地和经济的补偿办法,先易后难,逐户解决。如今,这条1.8公里的村道如愿扩宽,100多户村民在村道两旁建起新房、做起了生意,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比扩路更难的考验,徐历靠也经历过。丰顺县招商引资的大项目要落户埔河村的鸡笼山,山上的墓地需要迁徙。其中徐氏老祖坟涉及到17个自然村的2.5万多人。这次,又有人劝徐历靠不要犯“傻”,徐历靠却认定招商引资是为了村民们今后能过上好日子,埔河村不该拖后腿。他一一拜访族房乡亲,利用族房长老们的威望,多次集中开会、分区分片商议,对思想难通户上门做工作,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开18场会,最终让村民集体同意迁坟。

  跟着“老实伯”生活有奔头

  既然大家都觉得徐历靠“傻”,为什么会一直选他做“带头人”?村民们回答,跟着“老实伯”,生活有奔头。

  埔河村是著名的侨乡,徐历靠充分发挥该村外出侨贤多的优势,大打“侨牌”,发动侨领捐资近300万元修了全长近5公里的公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兴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村委办公大楼,改善村“两委”工作环境;利用村办公大楼安装了梅州市首家村级电话交换站,方便村民与外界的联系……21年来,徐历靠和村干部发动华侨共捐资2000多万元兴建公益事业完成项目20多个,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村官虽然不是什么官,但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是“老实伯”徐历靠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对话

  没人批评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南方日报:干了21年村支书,您觉得怎样的基层干部才能让百姓信服?

  徐历靠:首先要有牺牲精神,不能怕吃亏。当干部能吃亏,自然少是非;当干部肯吃亏,自然有权威;当干部常吃亏,才能有作为。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第二是处理村民间的纠纷、矛盾一定要公道、公平,讲公道、公平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不是和稀泥,而是弄清是非曲直,该支持的就支持,该批评的就批评。

  南方日报:会不会觉得当前批评的声音更多了?

  徐历靠:只要做事,必然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没人说不好的干部一定不是好干部,这样的干部要么是不干活,要么就是没原则。我不愿意做这样的干部。我干事只认准一点:凡是对群众好的事我一定会去做,凡是大多数群众反对和违反原则的事我坚决不办。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