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8日08:07 来源:南方日报
庞洪雨
李亚威
陈光保
刘清伟
李惠云
周冲
郑馥丹
徐克成
赵喜昌
手捧鲜红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证书,郑益龙烈士的妻子庞洪雨感慨万千:“如果益龙知道他拿到这么高荣誉的一个奖,一定也会感到很欣慰,他的人生也会因为这项荣誉而变得更加圆满。”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折射着时代的光芒。虽然获选“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仅54人,获提名奖的也不过265人,但他们代表的却是一个庞大的道德群体。
面对记者,广东获评的这10位道德模范代表言语很朴实,有的说,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没什么;有的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能帮助别人,自己收获的是一分快乐。
谈感受
尽本职,勿以善小而不为
广东此次获评的10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者中,年龄最大的是84岁的陈光保老人,“裸捐”坚持奖教助学做好事的“保伯”;年龄最小的是23岁的“托举哥”周冲。他那个单手托举女童的十几分钟场景,已经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经典画面。
“习总书记接见我们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认为,每个人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小善积大德。作为年轻一代,我希望自己能影响到身边的人,将正能量不断传递下去,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好人。”
“80后”军嫂郑馥丹,这位汕头姑娘的勇气、坚毅与真情感动了很多人。“我个人很渺小,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要感谢很多帮助过我们的人。”她说,“社会上好人好事很多,有一些人能义无反顾地去救助素不相识的人,我的老公是我至亲的人,我做的一切都是该做的。”提到自己仅仅7个月的儿子,郑馥丹一度哽咽,“我的愿望很简单、很平凡,就是希望爱人能早日康复,孩子能健康成长,以后报效祖国、报效部队,报答帮助过我们的人。”
作为一名普通母亲,李惠云身上爆发出的母爱力量让很多人为之动容。身高1.58米、体重55公斤的她,却将一位35公斤的小孩子背到成长为65公斤的小伙子,从一位小学生背到成长为中山大学一骄子。“我就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我只是尽了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和义务。”话语不多,朴实、谦虚、感人。
谈计划
发动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
在13年的时间内,李亚威用文字和镜头参与抢救、挖掘、保护、弘扬濒临消失的彝族文化。“抢救文化是跟时间赛跑,要用实际的行动来抢救这些濒临灭迹的文化。”谈起这些,她的眼神里迸发出奕奕神采,竟让人忘了她是一名癌症患者。“我希望接下来设立一个基金会,发动大家一起来抢救这些濒临灭迹的文化。”李亚威还说,计划做一个“中国文化人”的栏目,将他们的感受与财富留下来。“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做什么才会有意义呢?我总是说,除了死,其他都不宜迟。”
挽救了数十条人命的赵喜昌是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的队长,多年来顶着社会和家庭的多种压力,将志愿事业坚持到现在,目前他还与志愿者联合在学校、企业等处开展防溺水宣传,“我计划成立一支水上救援队,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水上救援。当然,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聊起自己的“事业”,他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作为治疗癌症领域的专家,72岁的徐克成多次挑战肿瘤极限,并坚持为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救助。20年来,他组织的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为3000多位癌症患者提供癌症教育。“医院的力量是弱小的,癌症救助工作需要推向社会,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正能量。”他希望能借助更为广泛的救助力量,进一步推进癌症康复治疗工作。
对话
郑益龙妻子庞洪雨:
益龙的人生因这项荣誉更圆满
南方日报:替郑益龙到北京领这个奖,心情如何?对他而言,这个奖的分量有多重?
庞洪雨:到北京的这几天,对我而言是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接触并了解了很多好人好事,接收了很多正能量,很兴奋,相信我的先生也是一样。益龙生前是个崇尚荣誉、珍惜名誉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今天能得到国家颁授的这么高的荣誉,我相信他一定会很欣慰,他的人生也会因为这项荣誉而更加圆满。
南方日报:很多人说,郑益龙获得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是实至名归,你觉得呢?
庞洪雨:在北京那么多天,我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真的好多,益龙能成为其中的代表,是一分荣幸。我非常感激党和政府、感激部队,有组织的重视,以及媒体的关注与厚爱,让益龙的事迹得以传扬开去,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支持,益龙才能荣幸成为这么多人中的代表,所以我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南方日报:这次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有什么感受吗?
庞洪雨:很荣幸能代表益龙到北京,而且受到了习总书记接见。我对习总书记最后讲的一番话印象很深,他向我们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她已经年逾90,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习总书记说,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坚持回农村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随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到农村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人家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总书记号召大家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也应该向龚全珍老人学习,将这种高尚的情操传承下去。
花絮
会议室里涌暖流
因为要照顾患癌的丈夫,军嫂郑馥丹没办法到北京参加座谈会。昨天下午,她将丈夫照料妥当后,匆匆忙忙赶到了媒体见面会现场。了解到郑馥丹丈夫病情后,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盘算着组织院里几名医生前去诊断。“能尽我们的专业所长帮上忙,这是义不容辞的。”72岁高龄的他身患肝癌6年,工作一天也没耽误,带领团队攻克癌症难题,还为数百名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救助。
在这个传递爱与正能量的现场,记者还关注到了这样一幕温馨场景:84岁的陈光保老人因下肢瘫痪,坐着轮椅来到了现场,轮到他发言时,由于身体不便,老人无法够到桌前的话筒,就在这时,坐在他周边的人不约而同都站了起来,争着将话筒递到他面前。大家彼此会心一笑,一股暖流在小小的会议室里荡漾开去,感染了在场所有人。一个小小的举动,是潜藏在心底里爱的源泉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如此美好。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 实习生 秦华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