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好开心 要是孩子们能来看看多好

2013年09月27日05:23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好开心 要是孩子们能来看看多好

  ■遗憾:手机太破旧,拍不了照片

  ■礼物:给每个学生带一个鸡腿回去

  9月26日上午,本报“爱的坚守——乡村教师感人故事”系列报道的主人公——9位坚守在一线的乡村教师(綦江区郭扶镇高青学校永胜村小老师苟洪军因病住院,未能到场)相聚主城,游览了人民广场、三峡博物馆、重庆科技馆。这些常年坚守在乡村的老师们,大多都是第一次走进这些场馆参观。

  增添新“装备”

  城口的张老师第一次穿上西装

  上午8点30分,9位乡村教师来到人民广场,合影留念。记者发现,为了这次的主城之行,有几位老师特地增添了新“装备”。

  摸摸身上的新西装,来自城口县东安乡密水村小的张贵福老师有些不习惯。

  “这是专门为来重庆买的新西装、新皮鞋,呵呵”,张贵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还是我第一次穿西装呢。”

  奉节县康乐镇黄村小学阳北村小的曾庆波老师也穿着一身新西装,“花了500块钱,这是我这辈子穿过的最贵的衣服了。”

  记者注意到,彭水普子镇中堡村小的刘运良老师穿了一双崭新的休闲鞋。刘运良告诉记者,这双鞋子是他今年2月份在普子镇买的,花了30多块钱,“在家一直舍不得穿,这次才拿出来。”

  为了表示重视,巫山县海拔最高的村小——陈家村村小的乡村教师王绪田也穿上了他惟一的一件西装。不过,他的西装显得有些旧,右边肩膀上有个小补丁,后背上还被挂毛了。“这西装是好几年前女儿买给我的。”

  游三峡博物馆

  巫山的王老师当起了临时“导游”

  “哇,三峡博物馆!”在人民广场上合完影,9位乡村教师准备参观三峡博物馆。

  9位老师中,除了綦江区石壕中学的徐开萍老师,其他老师都是第一次走进三峡博物馆。“里面都有些什么宝贝?”“是不是这里只陈列三峡库区的文物?”老师们小声地嘀咕着。

  三峡博物馆的第一站,9位老师来到了壮丽三峡厅。“王老师,这里你最熟悉,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在老师们的要求下,王绪田当仁不让地当起了临时“导游”。

  “这里就是三峡,再往里走,就是小三峡了。”指着墙上的巨幅画作,王绪田介绍道。

  面对画面中的巫山红叶,王绪田继续说道:“你们看,这是巫山红叶。很多人都不晓得,这种树还有个名字叫‘箩筐树’,因为古时候的农民常用它的树皮来缠绕箩筐的边缘。”

  看到展厅里陈列的野猪标本,王绪田一下子乐了:“这东西我们那里可多了。”彭水桑柘镇白龙村小的赵中志老师也乐了:“我们那里也有,要收苞谷的时候,学生们晚上就睡在田里,敲锣吓走野猪。”

  手机拍不了照

  记在脑子里回去讲给学生听

  中午12点40分,9位老师来到重庆科技馆。看着用于展示科技小知识的卡通动画、小模型,老师们很有兴趣。同时,他们又连连感叹:“如果村里的学生也能来看看多好!”

  昨天,无论是在三峡博物馆还是在科技馆,9位老师都看得非常认真,但与其他游客不同的是,很少有人拿出手机来拍照。

  “我的手机太旧了,拍不了照。”赵中志老师告诉记者,他的手机是2007年女儿花400块钱给他买的,已经用了6年了,只能接电话、听电话,其他功能都用不了。“我只有认真地看,把这些东西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回去讲给孩子们听,和他们分享我看到的一切。”赵中志说。

  在重庆科技馆宇航科技展厅,王绪田也连连埋怨自己:“太遗憾了,我怎么忘记借个相机来啊。老手机的拍照功能又出了问题,一张照片都拍不了。”

  好不容易来一次主城,老师们准备给学生们带些什么礼物回去?

  云阳桑坪镇兴梨村小的王广贵告诉记者,她要给班上的孩子每人带一个肯德基的鸡腿回去。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带着班里的10名留守儿童到重庆大学参加一个会议。在那次主城行中,来自大山的孩子第一次吃到了肯德基,从此以后,孩子们就特别怀念肯德基的味道。

  “这一次,一定要满足他们的愿望。”王老师笑着说道。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