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建“美丽型”教师教育学院

2013年09月25日04:45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建“美丽型”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专家向渝中区教委总结报告学院建设情况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反馈交流现场

  核心提示》》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创造自己的品牌,培养人才团队,引领教师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新课改给区域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角色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历来重视教育的渝中区委、区政府致力于“西部教育名区,全国教育强区”的打造,把教育内涵纵深发展的目光,聚焦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渝中名师”培养和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上。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是渝中教师成长的摇篮,承担着教研指导、培训培养、科学研究、监测评估、决策咨询等职能。近期,学院整合市内外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牵手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形成合力,确定了办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现代化教师教育示范学院”,建“美丽型”教师教育学院的新目标。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是这样阐释“美丽型学院”内涵的:“美丽型”学院,必须具备三个维度的“美”。

  “外在—内在”维度:外在的美丽指向学院物理环境的美丽,内在的美丽指向学院整体气质的美丽,这种气质具体表征为和谐型、能力型的气质;

  “思想—行动”维度:思想的美丽指向学院的精神领导力,行动的美丽指向学院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输入—输出”维度:输入的美丽指向学院内部的强大学习力,输出的美丽指向学院外部的强大引领力。

  深度大调研

  量身规划发展蓝图

  2012年9月,学院和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委会的合作正式启动。专委会成立项目组,历经半年深度调研,制定了《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中长期发展行动计划》,为未来10年渝中区教师研训、教育、发展做好准备。专委会组建了包括首席专家——专委会理事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博士生导师朱德全教授,专委会理事长、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沈军博士,以及来自市教科院、市教育评估院、市考试院等机构,西南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的11名博士、20名硕士、多位教授等专家构成的“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组”,全程全面指导和参与合作项目。

  “这是智慧工程,更是情感工程。”朱德全教授表示,专家组为学院服务、为基层教师服务,采用了不亚于大学教授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规模和方式开展工作。

  今年3月,项目组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研训认同度”调研工具,走进数十所学校,与近百位教育工作者深度访谈,对全区范围内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千余人次的问卷调查,并精细加工整理出10个数据库、6万多字的访谈纪要,形成了11万字的《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并以此起草规划。

  “30多人团队、30多次调研论证、30多条对策建议、3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3次大型反馈……这样引入专家团队深度调研、规划、行动,对推动教师进修学院建设和渝中教育发展既重要又必要。”渝中区教委领导高度肯定进修学院在关键时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作为。

  “专家团队从基层学校的现状和需求入手,明确进修学院和基层学校的需求,大量地调研、深度地剖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直面问题,非常专业。”57中校长王兵表示,高品质、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为进修学院量身打造发展蓝图,让人羡慕。

  高端大规划

  激活现代教师教育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准学院现实问题,正确认识学院新形势下的功能定位。”学院院长宋文君表示,明确学院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发展路径是学院建设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规划中,项目组和学院共同设计了发展目标:2013年创建“国家级示范教师进修学院”;2016年,创建区域性教师教育学院,成为示范性教师教育实习实践和研修基地;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现代化教师教育示范学院”,成为渝中区乃至全市教育发展的美丽型名片。

  在发展职能定位上,《纲要》把学院定位在渝中乃至重庆教育的“人才高地”、“动力引擎”、“精神家园”、“智囊集团”的高度,明确学院教研指导、培训培养、科学研究、信息平台、监测评估、决策咨询六大职能。

  精一民族小学校长廖伟说:“规划和行动,把相对割裂的教研和培训转变为一体化研训,有助于激活渝中区教师发展的原动力,让我们非常振奋。”

  同时,学院加强与基层学校、其他教师进修学院、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依托“群英计划”、“奋飞计划”等,重点打造“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英语研训员叶晓棠说:“《规划》目标明确,为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提炼特色教育思想,拓展成长路径,搭建起高平台。”

  创新大行动

  打造渝中名师集群

  根据《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中长期发展行动计划》设计,用3年左右的时间,学院将完成研训员能力提升、区域师资能力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在“美丽型”学院建设进程中,学院将教研员的名称统一调整为“研训员”,让他们既是教研员,又是科研者,还是培训者。

  学院小学数学研训员王红梅表示,研训员应该从问题和需求出发,真正关注教师,将“以研为本、以我为主”转变为“以师为本”。

  学院将实施“351”聚才工程,聘请3名知名教育专家、引进5名特级教师、选聘10名优秀研训员,充实研训力量。同时,学院更加注重自身的“造血”功能。启动“领军计划”,孕育1名在全国研训领域有重大影响的领军人物;开展“精英计划”,培养5位在重庆市有影响的专家;通过“种子计划”,培养10名示范研训员,推进“研训一体”模式建设。

  “利用3年时间,培养10名未来教育家、20位区域名师、50名学科带头人、200名骨干教师和1000名优秀教师。”在“区域教师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院还将引进全国知名专家,组建名导师顾问团队,建立10个名导师流动工作站,全面启动名师指导工作及逐级联动孵化工作。

  接下来,将成立渝中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建国内知名专家领衔的专家委员会,整合全区教育力量,启动“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计划”,采用“政评分离”的层级联动式、“指标增量发展”的螺旋上升式和“家长+学生+教师”的社会参与式模式,保障质量监测的客观、科学、严谨,为渝中教育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新制定的《规划》和《行动计划》的不断实施,“美丽型”学院这朵教育奇葩,将在渝州大地璀璨绽放。

  图文/星艺 杨天杰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