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她为“精灵”搭造“童话城堡”

2013年09月22日06:18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她为“精灵”搭造“童话城堡”
在群山之间,有一个与世隔绝的萨宁瓦拉州,这个美丽的地方,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美景,和谐美满的生活。萨宁瓦拉湖畔,坐落着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纽格斯。有一群精灵在这里愉快地学习着、生活着……

这是一位特教老师写的童话故事。虽然是童话,但它却真实存在着。搭造这座“童话城堡”的人,是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余琨。故事中的“精灵”,是一群智障孩子。“童话城堡”里,发生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阳光”照不进来

两眼充满血丝,眼角糊着眼屎,红领巾歪斜着,攀附在衣领上。这是余琨第一次看见小恩时的模样。小恩是一名轻度智障的15岁男孩,在一所普通初中随班就读。

小恩父母离异,从小和奶奶生活,家里还有瘫痪在床的爷爷。早上吃泡饭,晚上吃外卖,是他生活的常态,可以用一团混乱来形容。一谈到学习,他几乎失控。“他做了很多傻事,只是为了逃避上学。”大冬天,小恩用冷水淋湿全身,让自己感冒发烧,因为这样可以请假不上学。他甚至剃掉眉毛,把头发剪得乱七八糟,抵抗上学。家庭作业,从来不做;考试测验,永远都是“空白卷”。

余琨目前在长宁区新古北中学做 “资源教师”。她接触的孩子,多数轻度智障,生活状态和小恩相似。

资源教师,是由特殊学校派出的老师,专门协助普通中小学老师,帮助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适应普通学校生活。在上海,共有4000多名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占残障学生总数的近一半。对于轻度或中度智障的孩子来说,厌学是他们最大的相似点。

更糟糕的是,小恩们几乎每天,都会遭受父母的指责和老师的批评。

“他们就像生活在阴暗处的小草,长期晒不到阳光。”这束阳光,是理解和欣赏。

他们不是“笨小孩”

“他们,并不是笨小孩。”这是余琨的真心话。可是初踏特教领域,余琨却遭遇到“职业危机”,她以为自己遇上了“笨小孩”。

2002年,小学老师余琨转到长宁初职校任教。这里的一切,让她不能适应。课堂里,她讲得兴致勃勃,问题一抛,台下一片沉闷,学生们眼神茫然,教室里甚至还响起学生的打呼声。

“这里好像是我一个人的‘舞台’。”对余琨来说,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太不一样了:这里的孩子,好像怎么教也学不会;这里的老师,没有为人师的成就感。

“是孩子们太笨了吗?”余琨反复问自己。但她又发现,除了学习,这些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差。小齐的手工折纸,立体传神,是绝活;小祥说起历史故事,头头是道,像个 “小易中天”;小林是水浒迷,108将能倒背如流……

但为何他们总是抗拒学习?偶然间,余琨看了一部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小主人公、9岁的伊翔,让她想起她的学生们。伊翔的世界,充满了惊奇的色彩。他画笔下的鱼儿、小狗和风筝,有独特的味道。但是,这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重要,他们对作业、分数和排名更感兴趣。伊翔在学校,总显得格格不入。最后,一位美术老师发现,伊翔不是不想好好学习,他是一名有着学习障碍的儿童,最大的问题是不会拼写。这是“失写症”的表现。失写症,是指脑损害所引起原有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很难以书写形式表达思想。

“他们不是笨小孩,是我们误会了孩子。”余琨说。

“寻找了16年的笑容”

每周,余琨都会骑着助动车,在武夷路和古北路之间的校区往返,为随班就读的失写症孩子辅导。

黑板上推算公式,作业本上默写生词,显然对“精灵”们不合适。余琨设计了圆圈图,一共十行,让小恩们画上不同色彩和个数的圆圈。算数时,不是让他们机械记忆,而是边画边数,调动形象思维,这正是小恩们所擅长的。为了训练他们对数学的感觉,余琨带来了“倒数数字”游戏。她报出“1、3、5”,孩子们要说“5、3、1”,有时,由孩子出题,她来倒数。枯燥的数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作业本上的字迹,慢慢多了起来。余琨在“精灵”们的眼里,重新看到了光芒。

在新古北中学,每次经过教室,余琨总要望几眼随班就读的孩子们。每次看见,坐在最后一排的他们,总会出现落寞的眼神,很难融入课堂。余琨等在班主任办公室门外,几番和她们沟通,为孩子们争取教室里更受关注的座位。它的含义,不仅仅是座位排列,更多的是一份关注、鼓励和宽容,这恰恰是随班就读孩子们最需要的“待遇”。

“纽格斯城堡充满阳光和欢笑。”36岁的余琨,教师生涯走过17年。她的城堡,永远向精灵敞开。城堡里的童话故事,没有完结版。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