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互动:泛珠合作锻造开放新优势

2013年09月22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横跨东中西部的泛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不同体制框架的区域合作。合作开展10年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发展和东中西部良性互动,而且深化了中国西南、中南地区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形成了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新高地。其中的粤桂合作,是泛珠合作的一个缩影。本期“互动”约请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黄方方,畅谈泛珠合作及粤桂合作的经验与启示。

——编  者  

1

对提高开放水平有何作用?

黄方方:跨区域合作能较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李克强总理日前参观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馆时指出,“我国开放发展走的是由沿海向内陆不断扩展延伸的路子,由东向西推进是发展趋势”。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就必须加强跨区域合作,通过区域之间的产业布局优化、经济政策协同、统一市场建设等,形成区域发展互补支撑、优势叠加的格局,打造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泛珠合作及粤桂合作,走的正是这条路子。受益于中国—东盟合作、泛珠合作以及粤桂合作机制,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近10年来有了质的提高,其中对外贸易年均增速近25%。目前,广西正在着力构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李春洪:近年来,泛珠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机制逐步完善,经贸交流更加密切。前8届泛珠经贸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超过1.8万个,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近几年,泛珠区域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泛珠三角世界级经济区的框架和功能初步形成,呈现出对其腹地以及东南亚地区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凝聚力。广东在泛珠合作中一直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同时在合作中得到了很大收获。特别是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寻求“腾笼换鸟”,广西等省区积极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今,广东已经从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相对高端的开放型经济,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的生产模式已有55%是“委托设计+自主品牌”。

2

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李春洪:首先要有健全的合作机制。目前,泛珠合作已构建起一个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的三级运作架构。决策层即每年举办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决定泛珠合作的方向、目标与近期合作重点等顶层设计;协调层则是依托泛珠三角区域政府秘书长协调等机制,形成一系列合作规划,具体协调落实决策后有关区域合作的决定和具体实施方案;执行层包括设在各省(区)发改委的“泛珠办”以及行业磋商会、项目推进会等。这个架构兼顾了决策的权威性、区域的协调性和高效的执行力,有效推动泛珠合作不断深化,成效日益显现。

黄方方:特色各异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关系,这是区域合作成功的又一个前提条件。泛珠区域内各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互补性强。10年的合作经验告诉我们,合作才能共赢。泛珠合作十分注重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共同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实现比较优势整合放大、互利共赢,同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合作发展的活力。

李春洪:正是这样,粤桂合作就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一是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广东先行先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叠加效应,在合作中注重优势互补和政策叠加。二是着力推动粤桂经济一体化建设,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方针,在区域规划、交通设施、产业布局、贸易服务、生态建设、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

3

需要关注哪些重点问题?

李春洪: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一个统筹泛珠区域发展的国家层面的规划,泛珠各方利益分享和协调机制仍不健全,跨区域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泛珠合作遇到的问题,其他跨区域合作也可能遇到。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争取国家层面牵头编制泛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为深化泛珠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撑。其次,应积极创新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推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的全面发展。比如正在建设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按照“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机制模式,实现统一规划、独立运营、利益共享。目前,广东正与福建、江西协商,准备在两省相邻地区逐步推广这一合作模式。另外,还可以通过探索设立泛珠区域合作基金等方式,建立合作各方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黄方方:优惠政策叠加共享是跨区域合作的特色。所以,在跨区域合作过程中应注重对现有区域政策的梳理,研究和谋划如何将各方的优惠政策共同用于重点合作领域和区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是跨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各方非常重视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在未来跨区域合作、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共守生态底线,加快跨区域生态文明合作共建,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应是合作各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2日 05 版)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