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7日05:46 来源:重庆日报
西江大道
鼎山大桥
篆山坪小学效果图
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各地将如何重新审视自身机遇、图谋更大发展?本报日前走进江津滨江新城,看到了一座更具发展活力的新城:它在新的战略中找到了新机遇、新定位和新路径,开启了与主城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9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描绘了“都市核心功能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区域发展版图。
1
大小“粘连”叠加 将获更快发展
“五大功能区的划分,将给滨江新城带来大小‘粘连’叠加的效应!”江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滨江新城管委会党委书记张晓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滨江新城从2009年开始启动建设,当年,江津区委、区政府之所以决定启动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区域处于江津几江老城、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区之间的“粘连带”,建设这一区域,有利于推动江津“一江两岸”实现同城发展。
滨江新城位于江津几江老城对岸,南临长江,北接双福新区,西连缙云山脉,东与西彭工业园接壤,规划建设面积为39平方公里。其时,滨江新城周边的几江、双福、德感等片区都已建成一定规模,唯独它们之间的滨江新城还是一片空白地带。
为此,江津决定在这一“粘连带”上开建滨江新城,推进各片区的有机衔接,以提升江津城区的聚集与辐射能力。也正因为这一“粘连效应”,滨江新城发展迅速,至今已建成鼎山长江大桥、南北大道、西江大道等骨干交通网络,今年已开工32个政府类投资项目和5个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
张晓江认为,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所作出的《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使滨江新城获得更大的“粘连效应”。根据《意见》,“一圈”被细分为都市核心功能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载体,紧邻主城外环的江津城区,正好位于都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的“粘连处”,是主城联动城市发展新区、构建大都市区的重点区域。
为此,《意见》专门提出,“推动江津区几江—双福片区等区域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机衔接,密切与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之间的交通连接,引导其更多地参与主城产业分工和功能分担”。
由此可见,地处几江至双福片区核心区域的滨江新城,在新一轮城市、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这种“双粘连”的叠加,使江津滨江新城在原有“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台更大马力、更大能量的“发动机”,可同时获得市、区两个层面的大力支持,必将获得更快发展。
2
与主城一体化发展 将带来质的飞跃
对于《意见》所提及的以上论述,滨江新城管委会主任王礼尤感兴奋。他认为,这意味着包含滨江新城在内的江津区几江—双福片区已经进入了与主城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将给滨江新城乃至整个江津城区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王礼说,近年来,江津工业化和城市化之所以能获得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住了主城外环通车的机遇,大力推行“跨江融城”的发展战略,拉近了江津与主城的时空距离,获得主城区的辐射与带动。
从这个层面而言,江津近年的“融城”发展一直是“一厢情愿”,为此不惜自筹巨资,开建鼎山长江大桥、几江长江大桥、东西大道等大型骨干交通工程来连接主城外环,以“承接主城”和“联动周边”。
《意见》所提出的“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机衔接,密切与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之间的交通连接,引导其更多地参与主城产业分工和功能分担”,实际上是将江津过去的这种“一厢情愿”行为变成了市委、市政府的主导行为,将包括滨江新城在内的几江—双福片区纳入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范围,自然会给滨江新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据了解,为使江津在“承接主城、联动周边”上发挥更大作用,江津区规划局目前已开始着手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了“一心三组团”的发展格局。其中,“一心”为中心城区,包括几江老城、滨江新城、德感片区,规划人口约50万;“三组团”为双福、支坪、珞璜,规划人口分别为35万、15万、30万。其中,滨江新城被定位为江津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与综合商务区、宜居新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功能分区中,主城西部片区被列为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发展重点。《意见》明确提出,“依托重庆高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大学城,统筹和加快开发主城西部片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内陆枢纽型口岸,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科教文化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宜居宜业新城区”。而从长远来看,江津城区将和主城西部新兴片区连为一体。
3
坚持更高标准和更高品质 到2016年聚集10万人口
“五大功能区的划分,既凸显了江津‘承接主城、联动周边’的作用,给了江津发展的动力,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发展压力!”江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滨江新城管委会党委书记张晓江表示,他们将坚持更高标准、更高品质,把滨江新城打造成为生态之城、美丽之城。
实际上,滨江新城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大山大水的新建城区。新城面临长江,江岸线长达10公里,江面宽度达500米至800米,江面开阔、气势恢弘;新城还背靠缙云山脉,山上树木苍翠,既可为新城提供重要的生态屏障,又能为新城居民提供广阔的休闲养生之地。在长江与缙云山脉之间,还分布着众多的山地资源和溪流湖泊资源。
为此,江津从启动滨江新城之初,就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滨江新城的要求,为此还采取全球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对新城进行规划设计。
张晓江认为,五大功能区的划分使江津滨江新城进入了与主城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滨江新城的建设也将提出更高要求。滨江新城是江津城市建设的主战场,要想在“承接主城、联动周边”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坚持更高的标准、更高的品质,既要保护好生态资源和历史文脉,又要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和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他表示,滨江新城将在2016年建设成为江津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综合商务区、总部经济区、滨江宜居城区,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集聚10万人口;到2020年,将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新城,成为重庆西部新城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高质的休闲娱乐中心和宜业宜居森林城区。
江津滨江新城2013年至2016年建设推进计划
滨江新城是江津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的主战场。至2016年,滨江新城将基本建设成为江津新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和综合商务区、滨江宜居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12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至2020年,将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相对完整独立的新城,成为重庆西部新城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重庆高品质的休闲娱乐中心和宜业宜居森林城区。具体目标为:
2013年——鼎山长江大桥、区游泳馆、浒溪还房一期篆山坪一期还房等建成投用;行政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圣南路、滨洲中路、滨洲东路、科教北路等工程主体完工;启动建设“三馆一中心”、污水处理厂、篆山坪小学、金融商务街、浒溪小学等公建设施和行政中心,浒溪还房周边道路、德感中路等骨架道路;快速推进鼎邦置地、云南城投、金科房产、祥瑞房产、北京智元新天等综合开发项目。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累计约150亿元,推进开工建筑面积累计约300万平方米。
2014年——行政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篆山坪小学等建成投用;新城累计推进开工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达到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篆山坪综合开发和行政中心片区的城市雏形。
2015年——几江长江大桥主体完工,云南城投、金科、鼎邦置地、祥瑞、北京智元新天等高品质商住小区基本形成,城市人口逐步北移,城市建成区达到8平方公里。
2016年——几江长江大桥、医院、学校、公园等公益设施建成投用,核心区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10万。
文/张亚飞 李安楠 易冬梅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