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3日08:52 来源:青海日报
马步芳祖籍是甘肃临夏,因此,马步芳公馆还具有临夏回族民居特色。临夏回族群众习惯在房子的檐头、檩榫、砖墙、门窗、廊前等处雕刻牡丹、葡萄等花卉果实图案,抽象多变的几何图案,以及吉祥图案。古朴典雅,别具一格。马步芳公馆的照壁上,如今还保留有河州的砖雕图案,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还有象征品质高洁、寓意“家以和为贵”的荷花。公馆的门窗装饰,初看与汉式无异,但做工精细、图案独特,又具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屋顶则按穆斯林风俗不施吻兽,简洁大方。
兼顾不同民族传统风格的同时,公馆还不同程度地注入了近代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它用现代的材料玻璃装配门窗,采光、通风条件较好,特别是贵宾厅中的西式壁炉、仿俄式壁柜,警卫楼中的异型楼梯等的设计都趋于近代建筑。建在贵宾厅里的西式壁炉,用青海海西产的白玉和墨玉砌成,玉面上雕刻着鲜花、花瓶和镜面的浮雕式图案寓意平静,整个炉壁做工精细,色彩斑斓,别具风情。
马步芳公馆彰显的财富与奢华,在同时期的公馆建筑中堪称一流。回族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历来就十分推崇珠宝玉器等奢华物品。而用玉来建造房屋,在历史上,即使是封建帝王的宫殿里也极为罕见。雕栏玉砌,更多的是出现在诗歌中,作为一种夸张的手法,用以表现奢华的程度。但马步芳首创先例,把大量的玉石铺在地上,贴到墙上。馨庐的大门、客厅、走廊、地面、主要房舍的内外墙面、壁炉、护栏等等,都大量铺砌、镶嵌玉石,面积达千余平方米,用了大小不等的玉石达八万块之多,就连门楣上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题写的“馨庐”二字都是用玉石镶嵌而成。而坐落于公馆前院正中心、面积约96平方米的用于接待贵宾的玉石厅,内外墙面则全部用玉石雕砌而成,极为壮观。据史料记载,马步芳为盖玉石厅曾用三千士兵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开采玉矿,将矿石从切割、粗磨、细磨、水磨四道工序磨成大小不同的玉砖,最后用加热的糯米粉粘结砌成。玉石质地细腻,表面光滑、纯净,镶嵌在墙壁上,效果和今天我们使用的瓷砖一样,但其价值却是瓷砖无法比拟的。
因此,作为一名独霸一方的地方封建军阀,面对青海本地丰富的玉石资源,再加上血液里对玉石的喜爱汹涌澎湃,马步芳自然而然地动用了手中的大权,采取有别于汉族封建统治者以铜代金修筑“金屋“的手法,大胆修筑了玉石馨庐。
馨庐所用的玉石,大部分是一种被称为“羊脑石”的软玉,主要产于距西宁300余公里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这些石料质地光滑、细腻,材质较软,呈乳白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采用民和虎狼沟和互助红崖子沟的墨玉、虎狼玉。和故宫的金、银等仅作为装饰不同,馨庐的玉石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这在建筑史上是一个创新,同时也形成了馨庐独有的丰富多彩、功能实用的建筑装饰特点。
公馆别具特色的建筑装饰上还有两个谜团,人们至今无法解释。公馆前院通向中院之间的隔墙上,墙面用玉石贴砌。墙面面积约5.5平方米,用不同颜色的玉石镶嵌出复杂的图案。一块以纵横交错的“一”组成,有人认为这是“卍”字图形的变形,也有称“福禄寿”变形体。但这个说法在当地就无法得到承认,因为公馆在设计上遵从穆斯林习惯,尽量避免出现鸟兽等图形,何况“卍”这个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图形,即使是变形,马步芳作为一名穆斯林,应该也是不会同意的。另一块是由一些上下左右相互对称的“口”和“一”组成。有些长者甚至猜测这图到底是当时馨庐的平面图,或是一幅藏宝线路图。这两个图案到底是和寓意,或者内藏什么样的玄机,截止目前,无人破解。
正院小门是从接待区通往马步芳家的必经之路,这个门高2.4米、宽1.2米,连接门框的墙均为用三种玉堆砌而成,下面是墨玉,中间为冰糖玉,上面为白玉,门楣中间镶有一块20×30厘米的菱形墨玉,象征“吉”字,使其极具地方特色。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