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自觉做到“六个强化”

2.贯彻整风精神,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整风是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一大创举。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很有针对性。一方面,解决“四风”顽症,必须动真碰硬、敢于交锋,不动真格,就红不了脸、出不了汗、排不了毒;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同志身上,丢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了空洞口号, 甚至庸俗化了, 批评搞成了表扬,甚至胡吹乱捧,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战斗力。贯彻整风精神,就是要打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件利器,使其更加锐利,能够穿透作风顽症,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要做到洗澡能搓澡,治病真吃药,猛击一掌,药入脾胃,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是要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自我批评做到深刻剖析、触及灵魂,批评同志做到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要联系思想、结合实际,把问题找准确、找具体,说出的事是自己,画出的像像自己,一具体就深入,越具体就越深入、越生动。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敢于揭短亮丑,在严肃而和谐的氛围中,吐露心声、碰撞思想、讨论问题、交流观点,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改进提高的目的。当然,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与人为善,既不能大而化之、避重就轻,也不能无病呻吟、拼凑应付,坚决防止走过场。要正确对待同志之间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有误会,也要摆在台面上解释清楚,决不能在肚子里记私账、结梁子,在工作中使绊子、设障碍。
干部作风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听取地方宣传部门、中央有关部委、宣传文化单位的意见,听取部机关干部职工和老同志的意见,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都要组织群众有序参与,与群众见面,取得群众的认可。
3.坚持领导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作风带起来。中央要求,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领导带头。领导带头,在部机关,就是部务会议成员要带头;在机关各厅局室,就是局长、主任要带头;在全战线,就是中宣部机关要带头。领导带了头,大家才会自觉跟上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敢于做标杆,喊出“向我看齐”,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改进作风,形成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的工作格局。
部务会议在研究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大家都表示,要发挥带头作用,自觉参加活动,努力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这里,我代表部务会议郑重表态:请部机关广大干部职工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向部务会议每个成员提出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听取,认真检查,认真整改。
4.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有时间要求,但作风建设是个永恒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加强作风建设从集中整顿上升到建章立制、按制度办事。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好的要继续坚持,不适合形势和任务要求的,该修订的要及时修订,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要制定和完善制度,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克服“四风”的监督机制,等等,用制度推动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要在制度执行上出真招、动真格、见真效,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令行禁止、不搞例外,不允许变通规避,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允许打擦边球,把制度搞得形同虚设。
5.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党内外期待、国内外关注,抓好宣传引导工作十分重要。日前,中宣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对活动的宣传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按照这个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为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重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中央的决策部署,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活动的进展、经验和成效,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筛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正面典型,树立学习的榜样。也曝光反面典型,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要发扬“走转改”精神,引导各级各类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改进文风,以优良作风开展新闻报道,努力提高宣传的贴近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感染力。要加强舆情监测研判,积极回应和引导群众关切,及时发现和处置负面舆情,有效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歪曲和诽谤,积聚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