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香了八百年,闽清糟鸭飞出大山

2013年09月08日08:09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香了八百年,闽清糟鸭飞出大山

  8月30日,小雨淅淅沥沥。记者来到四处环山的闽清县省璜镇农贸市场。这里的香糟鸭很有名,上过电视。

  县农业局局长刘宜业介绍说,省璜香糟鸭精选适龄全番鸭,辅以酒糟,经传统工艺烘焙而成,传承800多年,历史上朱熹等文人墨客对其赞不绝口。

  陈秋香经营香糟鸭18年,生意一直很红火。她家的小作坊二三十平方米,夫妻作业一天最多能做100多只香糟鸭。“香糟鸭常供不应求,许多国外乡亲慕名而来,但地方小,人手不够,做不了那么多。”陈秋香说,手工做的香糟鸭保质期只有两三天,即便用上真空包装,最多也就一个月,工艺跟不上是不能多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镇干部告诉记者,另外两家经营香糟鸭的,规模同样太小,闯不出名堂。

  省璜香糟鸭就这样一直被困在大山里,直到养鸭走上工业化之路,养鸭人变成了大学生,小作坊变成了大厂房。

  2011年,闽清企业家王煌开始涉足该领域。他在青山如黛、绿水萦绕的前锋村,新建生态循环种植、养殖示范区,决意以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

  “‘糟香思故乡’,我是闻着糟香回乡创业的。”王煌说,通过土地流转,他承包1200亩荒山,种上油茶,49栋鸭舍掩映在群山绿水中。目前,存栏番鸭8万多羽,年出栏能力可达50多万羽。

  “发展农业,要学习工业化理念。”王煌说,去年6月,基地投用,并成立福建龙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实施标准化养殖步伐。

  (上接第1版)

  走进基地,需经两个消毒水池,进入养殖区还须经过雾化系统消毒,这成了雷打不动的制度。记者见到,所有鸭舍架空设网,都有单独排污管。清洗鸭舍的污水、粪便集中到环保污水处理池后实行固液分离,进一步干化处理后形成固化有机肥,供给油茶基地使用。每一批鸭子都是全进全出,进场首日要注射疫苗,实行标准化喂养。

  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王煌引进100多名技术人才。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汤晓东就是其中一位。

  “大学生成了养鸭人,这在山里并不多见。”基地负责人王贞说。

  番鸭进入加工车间,就是香糟鸭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一步。沿袭民间传统配方,结合现代先进加工生产线,一天销售四五百只。他们首次提出国内行业标准,产品经过QS认证。福建中医药研究院组建团队加入,提升产品品质。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院提供保鲜技术,将保质期延长到常温45天、冷藏90天,产品有条件走出大山了。

  去年11月,全新香糟鸭进入福州15家超市。公司还创新体验消费模式,拉长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这种用现代经营方式来拓展农业方法,提高了附加值,每只番鸭平均多挣200元。如果让消费者品尝进行体验式销售,附加值还会再增加。

  “如果农业只管生产、加工,不管销售,不完整。这往往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短板。销售环节自己做,可以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不变质,确保品牌信誉。”王煌说,去年公司年产值2000多万元,被评为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子,番鸭源源不断送出大山,当地村民都说,困了800多年的糟鸭终于飞出了大山。

(来源:福建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