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6日04:16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讯 (记者方化祎 刘国挺)近日,台湾电子行业的龙头之一——华通公司与漯河市召陵区签订协议,将在漯河东城产业集聚区建生产和研发基地。按照计划,华通公司将吸引来由15位博士加盟的研发团队。
电子信息业研发基地对生产环境和产业链配套要求异常苛刻。与华通公司的签约,意味着东城产业集聚区完成了从黏土砖窑“遍地冒烟”,到初步建立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的华丽嬗变。
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召陵区初步实现了产业转型,达到了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环境优化的目标。召陵区区委书记洪利民说,“没有创新,东城产业集聚区的今天不可想象。”
召陵区2004年成立,2007年利用100天的时间,全面、彻底拆除了全区所有黏土砖瓦窑场,并开始建设召陵工业区(东城产业集聚区的前身)。当时,区委、区政府靠租房办公,财政支柱砖瓦窑也没了,区里最缺的是钱。
找钱的过程,也体现了召陵区的创新思想。他们的理念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花市场的钱办发展的事。区里成立了投融资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法,组建了东城经济开发公司,采取BT、BOT、以地置换等多种模式,累计筹措资金10多亿元,用于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争取包括砖窑主在内的民间资本,有效化解资金难题。连总投资30亿元的东兴电子产业园,也是由民间资本建设的。
“这里建设了双回路电,通燃气、通热力,实现了雨污分流、污水全处理,排污主管道直径2米,让其他产业集聚区非常羡慕。”谈及东城产业集聚区的公共设施,管委会主任杨平如数家珍。
创新招来了众多商家。最近几年,区里通过“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光华电子科技公司董事长贺华光,人称“老贺”,美籍台湾人。他来召陵先是源于一场“美丽的误会”,当初他故意列出一串苛刻条件,想让区里知难而退,自己也拒绝得不失面子。没想到,区里经过研究全答应了下来,老贺于是落了户,他的企业稳步发展,自己也渐渐成了召陵以商招商的“形象大使”。如今区里引来的电子信息企业已有20多家,智能物联网等一批规模大、技术新、创新能力强的项目在这里不断涌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给东城产业集聚区发展带来了“福音”。招商形象大使“老贺”接到的招商电话越来越频繁,而且主动联系的多了、大商多了。
召陵区的规划是,以东城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围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产业、钛化工、生活纸及配套产业,“十二五”期间力争打造五个100亿元规模的产业。③10
(来源:河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