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不等不靠重整河山

2013年08月27日02:32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不等不靠重整河山

  地处图们江下游的珲春市,今年洪灾来的格外凶、格外早。

  7月16日一场强降雨,突袭珲春大地。一时间,桥梁垮塌、堤坝冲毁、百姓被困、农田受淹、房屋浸水。

  此后,暴雨和山洪接二连三砸向珲春。

  7月25日凌晨,暴雨加之上游泄洪,导致珲春河突然暴涨,河水狂飙咆哮,冲垮了珲春大桥位于河水中的一个桥墩,24米桥面瞬间塌陷。

  7月29日,强降雨导致图们江水位突涨,山洪袭击了敬信镇、板石镇等5个乡镇39个村庄,受灾人口达到3998人。

  8月9日,短时雷雨大风,密江洪水暴虐,使三家子乡、哈达门乡等5个乡镇25个村庄再次遭灾。

  8月21日上午,当记者站在珲春河岸边,眼望被河水冲垮的断桥时,附近的工程指挥部里,恢复重建两座珲春河大桥的蓝图已经构成。

  “万众一心抗大灾,自力更生建家园。我们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只要24万珲春人齐心协力,一定能够重新建起更加美好的家园。”市委书记高玉龙谈到灾后重建,充满信心。他掰着手指,向记者一一介绍重建家园的十大重点工程。

  面对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珲春市委、市政府沉着应战、靠前指挥、科学施救,迫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全市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创造了珲春抗洪史上的奇迹。

  入夏以来,珲春市遭遇了自1957年有水文记载以来最集中的强降雨,仅一个月时间,降雨量达到400毫米,相当于全市年均降雨量,由于降雨过分集中,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珲春市春化、英安、密江、敬信、哈达门等乡镇和部分市区受灾,部分农田被淹,一些公路、桥梁、输电设备被冲毁,具有48年历史、连接南北交通枢纽的珲春大桥轰然垮塌,部分灾民被迫转移。据不完全统计,7月16日-8月19日,珲春市累计受灾人口两万余人,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5000多公顷、绝收面积1300多公顷,损毁乡村公路50多公里、大小桥梁12座、大牲畜3千多头,倒塌房屋450间。

  在特大的洪灾面前,珲春市委、市政府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沉着应战,靠前指挥,科学施救。市委副书记、市长金春山深入灾区,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不仅靠前指挥,还亲自组织转移遇险群众达2000多人次。由于市委、市政府抗洪斗争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迫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汛期全市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这是珲春抗洪史上的奇迹。

  抗灾自救,重在规划和落实。珲春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立即启动十大灾后建设惠民发展工程,总投资逾30亿元。

  在大灾大难面前,睿智的珲春市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珲春市的灾后重建,小打小闹不行,修修补补不行,必须立足重建,着眼发展,把惠民工程与灾后重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让珲春人满意的更加美好的家园。因此,灾后重建工作必须有大智慧、大气魄、大手笔,必须站在长吉图开发开放桥头堡、国际合作示范区,站在建设未来大珲春的全局战略高度来审视、规划、实施灾后重建。

  在有条不紊地组织生产自救、妥善安置灾民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领导马不停蹄地组织考察组南下深圳、北上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城市考察、取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珲春把脉。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规划论证,珲春市委、市政府决定大手笔地启动十大灾后重建、惠民发展工程。其中包括珲春河治理,把珲春河建设成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惠民工程;在珲春河上、下游建设两座世界一流的跨河大桥;建设十二条城乡连接的路网工程;建设与未来大珲春相配套的地下供水、排水和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现代化集中供热工程;燃气工程;新圈河口岸工程;大学城工程;体育馆、博物馆、规划馆工程;7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和灾民安居工程。记者采访时看到:目前珲春市到处是工地、到处是塔吊、机声,到处是灾后重建忙碌的身影。

  抢抓机遇,用足政策,举全市之力,实施开发、建设大通道、培育大市场,把珲春构建成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国际国内合作的示范区。

  灾后重建的30多亿资金从哪里来?珲春市委、市政府目标明确,主要靠发展上项目,打好国际国内合作牌。

  记者在灾后的珲春市大街上看到,大小商铺一律悬挂着写有中、俄、朝三国文字的牌匾,宾馆内、商店里、大街上俄罗斯人随处可见,据陪同采访的珲春市委宣传部李部长介绍,现在每年到珲春购物、看病、休闲旅游的俄罗斯人达到26万人次,消费额达到16亿元,占珲春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珲春正在加速迈入国际都市的行列。

  面对这一发展机遇,珲春市委、市政府领导寝食难安、心急如焚,把建设一流干部队伍、建设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立市之本,把加快对外开放定为珲春市的“天字号”工程。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统领下,珲春市委、市政府没有满足于现状,主动到省和国家有关部门衔接,经过不懈努力,珲春市先后争取到国家海关总署、质监总局、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以及省环保厅、省经合局、省检验检疫局等有关部门专门给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出台的支持性意见和可操作性实用政策,有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珲春市上下同心协力,先后规划出冶金、水产、纺织、商贸、物流、木材加工等符合珲春实际,招得来、留得住的重量级产业园区,并加快建设一流的投资硬环境,全力配合做好长-珲高铁项目,力争2015年通车;做好珲-卡铁路恢复运营和珲春-束草陆海联运航线的复航运行工作,力促珲春-新瀉航线扩大运输规模,抓好启动新建圈河-元汀口岸跨境桥和圈河口岸联检楼及附属设施建设,新建图们江航道码头;俄、韩、日陆海联运环海游及图们江水上游项目。受珲春投资项目的吸引,目前有韩国浦项、一汽集团、首钢集团、联想集团、昊华集团、新奥集团、鑫丰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珲春考察投资,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开工项目130个,到位资金73.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5亿元以上项目14个。1亿元以上项目50个,3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平均单体项目投资达到6亿元,这些项目竣工投产后,一个有活力、有实力的现代化珲春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哈达门乡河山村,一条700多米长的水泥堤坝刚刚筑起。42岁的李村支书说,山洪到来时,市领导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组织救人;灾后重建时,所需物资马上到位。有了这条结结实实的堤坝,再大的洪水,俺们村也不怕了。

(来源:吉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