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2日05:23 来源:重庆日报
8月20日,在广东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几位村民在齐胸深的水中艰难前行。
广西桂平市金田镇新圩村被洪水冲毁的房屋(8月20日摄)。
8月18日,在广东省普宁市陇镇下寨村,救灾人员在转移受困群众。
8月19日,在广东汕头潮阳区和平镇,一名男子涉水而行。
8月14日,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村民从一口已近干涸的水井取水洗碗。
作为湖南省邵东县应急水源地之一的三都水库已干涸见底(8月14日摄)。
8月18日,在浙江杭州西湖街道的西湖龙井茶园,茶农捧着干枯的茶叶与枯枝。
8月12日,在江西九江县新塘乡前进村,村民吕龙杰种植的棉花因高温干旱枯死。
南方广大地区刚刚结束长达21天、最高级别的高温橙色预警,东南沿海将再次遭遇台风,东北防汛抗洪仍在继续……这个夏天不寻常。
7月份以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湖南、贵州、江西、上海、浙江、江苏、湖北、重庆8省市平均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54%。据国家防总消息,预计秋冬季节,江南大部和西南地区东部降水仍偏少,可能出现夏秋连旱甚至夏秋冬三季连旱。
在北方,嫩江下游和松花江全线水位仍在上涨,松花江流域性较大洪水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预计8月底前,东北大部降雨仍较常年同期偏多,嫩江下游、松花江干流水位将继续缓涨。
这个夏天,不仅中国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也纷纷陷入“高温包围圈”。气象专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半球经向型环流增加,极端高温事件可能频繁发生。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介绍,我国雨带变化有明显的年代特征,上世纪50至70年代,主要雨带在北方;到了80至90年代,雨带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从2003年开始,雨带逐渐北移,特别是近几年这种移动趋势很明显。他认为,“南旱北涝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程晓陶指出,天气形势不稳定是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完全存在。同时,人为的水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工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和保障率要求增加,加剧了干旱缺水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加快,面对同样的干旱、洪涝情况,社会的脆弱性在增大。
(据新华社)
(本版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