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地方要闻

海龟濒危 连问4个为什么

捕杀、买卖、栖息地受到破坏……多年来已没有海龟上岸产卵的消息
赵优
2013年08月14日08:48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海龟濒危连问4个为什么

一只困在网中的海龟。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叶政廷在给海龟注射抗生素。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911海龟医院收容的残疾海龟。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叶政廷和他救助的海龟。 照片由史海涛提供

“如今,海龟成群上岸产卵的美丽景象不复存在。”美籍华人、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Sea Turtles 911)创始人、海龟医院院长叶政廷遗憾地说。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的“龟博士”史海涛痛心地告诉记者,海南已有20多年没有海龟上岸产卵的消息了。

海洋里生活着7种海龟,包括绿海龟、玳瑁、棱皮龟、蠵龟、太平洋丽龟、大西洋丽龟和平背海龟。

所有这7种海龟都已被列为濒危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不要等到海龟像大熊猫一样珍贵时,人们才想到去保护它,那就来不及了。”叶政廷说。

为什么?

卖海龟一幕今天仍在上演

爱心人士:看到有人卖海龟,就像看到卖大熊猫一样惊讶

叶政廷是美籍华人,2005年毕业于医学专业全美排名第一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叶政廷的妈妈是海南文昌人,他小时候曾在海南生活过一段时间。

2007年,叶政廷回到海南。之前,叶政廷也许没想到,他的命运会和海龟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在三亚的市场里看到有人在卖海龟,非常惊讶。因为我知道海龟是保护动物,那种感觉就像看到有人在卖大熊猫一样惊讶。”叶政廷告诉记者,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拨打911———美国的报警电话。“那时刚回国,只知道美国的报警方式。”叶政廷笑着说,“随后我就认识到,救助海龟不是靠打电话就能解决的,海龟保护工作需要加紧。”

2008年,他创立了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

谈起为什么将海龟医院建在陵水新村港,叶政廷说:“2009年,我看到这里还有人在卖海龟,于是决定建海龟医院,这会告诉更多的人,海龟很重要,需要保护。而且这里有鱼排,有适合海龟生存的环境。”

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资金从哪里来?“我在美国工作两年来的积蓄全部投入到救助组织和海龟医院里了,但这远远不够。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丽思卡尔顿酒店、海航集团、志愿者募捐等,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叶政廷说,他这一干,就是5年。

让叶政廷痛心的是,5年前在市场看到的卖海龟一幕,今天仍在上演。

他说,在新村港,海鲜店招牌上还推荐着海龟,而海龟医院就在港口内的鱼排里。

8月11日,在三亚第一市场一家水产店内,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海龟时,老板答复有,但海龟不在店里,“不用预定,要的话10分钟就给你拿来,2800元一只。”记者提出要去看看海龟多大时,老板拒绝了,拿着手机中的海龟视频告诉记者,这只海龟有十几斤,是渔民捕捞上来的,“你要是买,我们可以帮你宰好。”

为什么?

海龟不再回到岛上产卵

专家调查:已有20多年没有海龟上岸产卵的消息了

有一组数据,可以为叶政廷创立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提供佐证。

1996年,绿海龟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21世纪初,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小组发表的海龟调查报告表明,棱皮龟的产卵数量,在过去20年间减少了95%以上,有可能在今后10年-20年内灭绝;从1996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

“海南岛已有20多年没有海龟上岸产卵的消息了。”史海涛不无痛心地说。

史海涛的说法,记者从老渔民口中得到了验证。

72岁的陵水新村港渔民李英富感受到了海龟数量的锐减。“以前分界洲岛就有海龟上岸产卵,陵水附近海域上世纪80年代就只能见到零星几只,上世纪90年代之后就没有了。”李英富说,现在陵水的渔民捕到海龟之后,或是放生,或是拿回家养着。

是什么阻碍了海龟回到海南岛产卵?

海龟对出生地有很高的忠诚度,性成熟后,无论离开多远,绝大部分海龟会返回原生地产卵繁殖。海龟被捕杀、海龟蛋被挖出,造成海龟家族“后继无人”;塑料袋的围攻、渔网的缠绕、船只的撞击让海龟上岸成了难题;少数海龟侥幸靠近海滩,却因海岸的过度开发而找不到产卵的场所。“海岸大都是连片开发,密度之高,距海滩之近,非常不符合自然规律。海洋生物几乎没有适合生存的场所。”史海涛无奈地说。

“老一辈的渔民几乎都吃过海龟。杀海龟的时候,把它翻过来,沿着边,慢慢割开甲壳。”今年77岁的新村港渔民李英庆边说边向记者比划。他告诉记者,后来海龟越来越少,渔民抓到后一般就放生了,期待海龟保佑他们下次出海能满载而归。

在新村港渔民老郑的鱼排里,记者看到了一只体长七八十厘米的大海龟。这是老郑2008年出海时意外捕到的。据他介绍,这只海龟体重将近200斤,每天要吃8斤青菜。记者看到,这只海龟脖子和前肢下长着拳头大的肉瘤。老郑说,海龟医院的志愿者过检查过,建议做手术摘除肉瘤。

“现在,渔民误捕到海龟之后一般都会送到海上警务室,由我们送到海龟医院。”新村港边防派出所干事庞福勇说。

为什么?

多数救助海龟胃里有塑料

志愿者说:海龟根本无法消化这些塑料,最后缓慢而痛苦地死去

早上9时,熊涛就已买好菜和鱼,开着运输船,前往海龟医院。“每天都要买10斤菜、10斤鱼。”熊涛说。

今年20岁的熊涛,却已经是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的老志愿者了。

运输船在鱼排中穿梭,旁边鱼排上的一名妇女正在把剩饭菜倒进海里,看到记者惊奇的眼神,熊涛无奈地笑笑说,“你没见过海里垃圾最多的时候,那可以用恶心来形容。”熊涛说,“码头旁边就有垃圾场,但4年来,我只见过一个人把垃圾扔到垃圾场。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我总有一种无力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回到海龟医院,熊涛拿着网兜,开始清理网箱周围的垃圾。“这些泡沫颗粒和塑料袋很容易被海龟吃掉,我们救助的大部分海龟胃里都有垃圾。它们根本无法消化这些塑料,塑料长期堵在肠胃里,海龟最后缓慢而痛苦地死去。”熊涛说,“但是海里垃圾太多了,根本清理不完。”

清理完垃圾,熊涛把空心菜喂给绿海龟,把鱼喂给玳瑁和太平洋丽龟。

“你看,游上来了,它们很喜欢晒太阳。”熊涛笑着说。

炽热的阳光照在海面上,不一会儿就让人大汗淋漓,海龟医院几间屋子简陋得连电都没有。熊涛说,海龟医院需要很多物资———网是4年前的,早已破烂不堪;治疗海龟的新设备也买不起……

作为海龟医院唯一一名专职志愿者,熊涛的工作辛苦又孤单。

“既然做了志愿者,就无怨无悔。”熊涛告诉记者,最让他遗憾的一件事,就是2010年,他眼睁睁看到一只90多斤的海龟被宰杀吃掉。

“海龟快死了,渔民就把它吃掉了。那时他们对海龟医院还不太了解,没有把海龟送来救治。我到现在还觉得很可惜,没有救到它。”熊涛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

海龟出现各种残疾和疾病

业界提出:水质污染会导致海龟长瘤子,密集渔网或导致海龟截肢

目前,海龟医院共收治了12只海龟。其中一只玳瑁让人心疼:它背部的壳深深地凹陷下去,由于身体的畸形,它游泳的姿势很怪异,尾部总是翘着。

“这只小海龟2009年就已经来到海龟医院,是我们收治的第一只海龟。”叶政廷告诉记者,由于水质污染和人类的错误饲养,有越来越多的海龟出现这种残疾。海龟医院已经收治了五六只这样的海龟,而这种残疾的海龟很难达到放生条件,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它的壳变得更加弯曲最终可能挤压到内脏,夺走它的生命。

旁边网箱里的玳瑁,背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这是寄生螺留下的痕迹。“经常会有东西寄生在海龟身上,这就需要我们定期给它们清理。”叶政廷说。随后,他搬起一只巨大的绿海龟,说:“之前,它的腹甲下方长了很大的瘤子,我们切除了。水质污染会导致海龟长出各种瘤子。”现在,这只海龟的腹部还有手术之后的印记。

动手术只是海龟救治的方法之一。有时送来救治的海龟陷入昏迷,呼吸困难,就需要人工输氧。叶政廷说,给海龟人工输氧的方法与人类大同小异,就是往海龟嘴里放一个管子,另一边接氧气机,通过管子向海龟体内输送氧气,帮助其呼吸。身体虚弱的海龟需要打针,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液,并向其体内注射维他命。海龟右侧脖子与肩膀交界处的肉比较软,医护人员就在这个位置扎针。而因为污染而造成的身体腐烂,除了要对患处进行消毒外,还要用药膏涂抹。“有的药品中国没有,我们就需要从国外购买。”叶政廷说。

网箱里,一只玳瑁少了左前肢,还有一只玳瑁缺了左后肢,它们是海龟医院的常住“病号”。“密集的渔网很容易缠住它们,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肢体就会发炎或者坏死,不得不截肢。”叶政廷痛惜地说,缺失了前肢的雄海龟无法勾住并固定雌海龟的背部,导致它无法繁殖后代。

刚来海龟医院帮忙的还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Joyce。叶政廷向记者介绍说,美国有一种技术,可以给海龟安装假肢,他希望通过这种技术,能够给这些海龟回归大海的机会。

叶政廷指着一只已经康复的绿海龟说,这只海龟已经达到放生条件,“但是我们缺少一个可以安装在它身上的GPS卫星定位装置。”借助GPS装置,放生海龟的行踪将一目了然,而芯片加上卫星服务费,需要3万元。目前,只有两只放生的海龟带有GPS芯片,GPS芯片是爱心企业赞助的,去年3月回归大海的雌性绿海龟“星蓝”就是其中之一。

卫星监测显示,“星蓝”已经游到了靠近菲律宾的海域。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