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弃华贵 求简约:十艺节树“节俭办会”新风尚
“群众就是大腕”:中国艺术节成为文化惠民的大平台
中国艺术节是优秀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为民奉献的大舞台,也是百姓参与、百姓分享文化的大平台。“这是我第一次到邻村以外的地方演出,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演出,奖项已经相对不重要了。”来自河北赵岗音乐会的笙乐表演者李文书年过古稀,他告诉记者在乡镇、县委的各级政府支持下才实现了来山东参赛的心愿。民族器乐首次被纳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比赛,像李文书这些来自民间的业余演员才有了展示乡土气息浓厚的高水平演出的机会。
“锣鼓一响,引起了我儿时的回忆,那时候的器乐表演是老百姓婚丧嫁娶的必备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能让这种具有民族传承意义的文化记忆断层。”徐向红说。
为了最大范围地惠及群众,山东把十艺节办成一场“群众的盛会”。“群众的盛会”让群众来参演,“群众的盛会”让群众看得到也看得起,优秀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会给群众带来诸多惊喜。“文华奖”比赛、“群星奖”比赛、全国性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散落在山东省17个地市承办。优秀剧目、知名艺术家走基层活动,“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不仅走进了社区、村镇、广场,也走进了企业、学校、军营。
“从来没有想过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来自中国各地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传统曲艺艺术,现场看演出的感觉真不一样。”喜爱中国曲艺文化的山东滨州市民张丽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曲艺演出,“看似简陋的滨州影剧院仿佛都焕然一新。”
“文化场馆不是临时彩门”:按终身需求建好管好用好场馆
随着济南城西“一院三馆”的建设进入收尾攻坚阶段,注重“经济实用”的十艺节场馆开始揭开面纱。对十艺节演出比赛场馆,山东鼓励共同建设和资源共享,不搞过度装修装饰,不搞形象工程。同时注重长远规划,力求把场馆新建改造与院团改革发展、演艺院线和剧院联盟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建管用有机统一。
据记者了解,山东省严格预算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对重点场馆建设改造实行代建制,对资金开支事项,实行预算审核报批、事事审计、时时审计、全程审计,审计部门提前介入、跟踪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合规合法、程序规范,经得起检验。
“在十艺节各项筹办工作中,我们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讲成本、讲效益,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力求把钱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徐向红说。(新华网济南8月14日电 记者高洁 王海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