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伟健
2013年08月12日09: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日前在江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这个公司在企业股权改革方面的大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股份流转,留住大量人才,在低压电器行业全线滑坡的情况下,公司2012年保持平稳增长,其中利税同比增长了8%,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前5个月,订单还增加了10%。
一线工人、技术人员都可以当股东
上世纪90年代初,常熟开关公司濒临倒闭。在唐春潮的带领下,企业坚持走科技兴厂、自主创新之路,成为国内外同行中的佼佼者。为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由国营改制为股份制,并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时间推移,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成了企业发展的新瓶颈。
为破解这个瓶颈,时任公司董事长的唐春潮带头退出股份,以实现股份流转。两年多来,公司先后有4名股东退休共计退出1451份股,公司回购后流转给了7名新股东、4名职务升迁的原股东、78名原出资职工和201名新出资的职工,构建了人才辈出的新机制。唐春潮这样评价:凡是进入常熟开关的员工,只要努力进取,就有可能当选股东,乃至董事长,而不是一个打工者。
由于股份实现了流转,只要入职公司一年以上,人人都有股份,人人皆可分红。
车间里,记者见到了加班的公司开关组装第四车间225班组的一线工人肖怡。她已在这家企业工作了15年,去年因为获得厂聘技师称号,就有资格再购买一份股份,目前她已有4份股份。记者在肖怡去年的工资表上看到,她去年收入为13.4万多元,其中出资收益为46329元。肖怡觉得很满足:“我们公司本来工资就高,再加上这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的激励机制,我们干活就更有动力了。”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瑞良是研究员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刚才还有猎头公司打来电话要我跳槽,被我婉拒了。”他说,公司这种股权机制很好地留住了人才,至今没有一名技术人员跳槽。
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春华则认为,股份流动能够很好地留住人才。他说:“今后,公司将继续坚持深化这种股份流转模式,细化、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据了解,该公司1682名员工中,大学本科以上的技术人员达到730名,而正是这些人才,让公司在行业全线滑坡的情况下仍保持平稳增长。
常熟开关的做法不强求全面推广
常熟开关的这一做法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多家企业也给予了很大关注。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认为,常熟开关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背景,从国营转为民营,类似企业在江苏、浙江一带很多,而这些企业的发展,同样存在着股份如何流转的难题,常熟开关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思路。
同类企业浙江宁波汽车运输集团、青岛即发集团、常州建筑工程材料供应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前来学习取经。目前,常熟市电缆厂、常熟凯兰针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参照其做法,开始进行股权流转。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曾两次派人进行调研,并专门出具调研报告称,常熟开关开创性地触及并解决了新上任股东的股份来源等深层次问题。
苏州市委的调研报告认为,目前,改制企业的接班有子女接任的,有聘请职业经理人的,也有搞不下去卖掉的。“常熟开关公司的做法是一种探索,在该公司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可供相同类型的企业参考。”不过,报告也指出,对常熟开关的做法不强求“全面推广”,这些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解和探讨。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2日 10 版)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