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丰都县社坛镇 幸福生活从新型城镇化开始

2013年07月29日04:13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丰都县社坛镇 幸福生活从新型城镇化开始

场镇全景

  核心提示

  俯瞰丰都北部,市级中心镇社坛镇开发建设的号角催人奋进;美丽小城镇崭露头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风生水起;和谐画卷次第展开……社坛镇新型城镇化已阔步踏上新征程。

  社坛镇,自古闻名,又有“川东粮仓”和全县首批“亿元镇”的美誉。如今,以“经济大镇、文化名镇、宜居村镇”三大工程,突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集镇完善、民生和谐、干部队伍”五大建设,努力创建丰都北部区域中心。

  今年来,最让社坛人高兴的不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9亿元、同比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7081.4元、同比增长27.3%等一连串喜人的数字,而是日益变美的生活环境,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做经济大镇 为百姓铺筑小康路

  “一个城镇是否有活力,主要看产业发展。”在社坛镇负责人看来,城镇化进程,说到底就是“产业发展和农民变市民的过程”。

  如何增强城镇的集聚力,让农民就近“城市化”?社坛镇采取迅速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工业经济、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等举措,有条不紊迈入城镇化发展快车道。

  素有“川东粮仓”美誉的社坛镇,首先发挥农业大镇的优势,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为抓手,初步形成了畜禽、榨菜、蚕桑三大骨干产业格局,建立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联合机制,有效地优化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未来,社坛镇还将做大做强畜禽、果菜、蚕桑和竹木四大传统产业,突出抓好肉牛、榨菜两大优势产业,进一步挖掘牧草种植、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以打造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效益农业为切入点,推动发展现代农业。

  “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社坛镇负责人介绍说,社坛镇高起点规划6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同时科学设计了一条适宜自身工业发展的道路——围绕农业抓工业,重点做大木制品和食品加工等项目,培育壮大鱼泉榨菜、中康食品、佳木朗实木等加工型企业。

  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不断繁荣给社坛镇带来新气象。仅2012年,全镇新增商贸微型企业2家、商贸设施面积1000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100个,实现批发零售和餐饮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093万元。

  为力求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再上台阶,社坛镇将加快北部新区开发建设速度,全力打造丰都北岸的饮食中心、购物中心、娱乐中心和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工业和产业,以商引商,为建设成北部区域中心、早日实现小康社坛迈出坚实步伐。

  建宜居村镇

  实现村镇面貌“华丽转身”

  “社坛镇这几年发展特别快,不仅场镇大了、美了、繁华了,就连农村房屋也变得非常漂亮,身为社坛人我是由衷地高兴啊。”社坛镇村民王立峰正在街上买东西,快捷方便的生活让他觉得很幸福。

  “近年来,社坛镇以建设舒适集镇、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改造重点区域范围农村危旧房为基础,以集中新建巴渝新居为重点,以建设农民新村为亮点,打造特色小城镇。”社坛镇负责人介绍说,将全面推进集镇建设、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和危旧房改造工作。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城镇建设成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

  单就交通来说,群众出行四通八达,村一级的通畅路达100%。这样的优势在其他区县村镇也不多见。

  在过去的一年中,社坛镇不仅完成了7000平方米巴渝新居、17000平方米农民新村建设和24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还投资600万元实施完成了平安、三桥和永兴3个村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

  同时,投资285万元完成雁家冲水库大坝整治、苦竹沟水库6.5公里主堰整治和光华水库淹没区耕地保护工程;投资125万元启动高灌水厂扩建工程;投资369万元铺设人饮管网13公里,解决了三桥、干坛、踏水桥3个村7000余人的人饮安全。今年,将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场镇河堤整治及其它水利设施建设。

  集镇建设的步伐稳中加快,场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其中投资1000万元完成新区健身广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和7公里污水管网铺设;投资400万元完成300米主干道风貌整治;投资793万元实施完成4.5公里场镇街道白改黑工程,城镇变得更靓了。

  通过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社坛镇的中心凝聚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生活。一条条亮丽的灯饰景观向远方延伸,一排排整齐的绿树渲染出旺盛的生命力;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不难看出,社坛镇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镇面貌实现了“华丽转身”。

  创文化名镇

  让中心集镇“灵气逼人”

  文化是“历史埋藏的惊喜”,小城镇要实现特色发展、品质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为其内涵发展“找魂”。

  社坛镇人杰地灵,境内有清朝时的贞节牌坊,有大堡革命烈士陵园。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红色文化,演绎了社坛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今的社坛,焕发出时代蓬勃发展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自强不息、不甘人后”的人文精神在社坛淋漓展现。

  “建设美丽小城镇,更要突出文化内涵,突出品位个性。”社坛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定要传承历史文脉,改善人文环境,挖掘特色内涵,塑造城镇个性,建造有灵性、富有生命力的小城镇。

  为此,社坛镇加强保护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借助大堡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历史一脉相承。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面对人民群众对文化新的需求,社坛镇又从科教文化事业、文化设置、文化服务网络等方面大做文章。

  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把体育设施、图书室、学校、广场游园等基本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纳入其中,建成18个村(居)“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农民适应城市生活。

  如今,社坛镇城乡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率明显提升,电影下乡、文艺演出、民间乐队等表演丰富多彩,社会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其中民间乐队达到40多支,不仅活跃在本地,也辐射周边众多区县,成为一个响亮的名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社坛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艺活动和农村体育竞技比赛,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气神明显提升。其中连续开办了十几届篮球赛,镇政府、企业、村民均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王静 胡忠英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