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傍书名是一种文化乱象

2013年07月27日05:13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傍书名是一种文化乱象

  如今,“傍书名”现象有泛滥之势。上海出版界的“名片”《辞海》,近年就被太多“李鬼”所困。目前书市中除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正统《辞海》之外,还有《现代汉语辞海》《中华成语辞海》《小学生作文辞海》等十几种“辞海”在售。这些“胞弟”无一例外地将书名中的定语缩小,独留大大的“辞海”二字。除此之外,据某记者观察,如《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大辞典》《十万个为什么》等知名图书,也都是书名被“傍”的重灾区。而且这股风气大有从辞书界向一般图书扩展的趋势。

  傍书名的“便宜”自然不在话下,靠与名书、畅销书“沾亲带戚”,吸引眼球,有的则是彻头彻尾地蒙人眼球。记得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之后,一时“X朝那些事儿”的各色书籍装满书架。由于受当年明月作品的影响,笔者就曾对这类傍书名的图书有过尝试购买的冲动,结果发现根本无法同“当年明月”的作品相提并论,损失点购书款倒不值一提,只是这样“连坑带蒙”式的营销之举令人倍感愤慨。不过,虽然无数读者愤怒着你的愤怒,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这类傍书名现象退出书架的蛛丝马迹。

  其实,只要我们稍稍把目光从书籍上挪开,“傍”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巨大特色。从一般商品的傍,到山寨世界知名建筑,无所不在。笔者从事桥梁建设工作,数年工作经历深知,虽然中国建桥无数,但无数桥梁天就生得一幅“孪生兄弟”相。置于这样的背景下,傍书名充其量只是众多司空见惯现象中的普通“一员”。而所有这些现象均有一个共同的归因,即对原著(产品、设计)知识产权的漠视。

  试想,当低成本的山寨可以大行其道,不受惩罚之时,而需要更多投入的原创自然被置于不受尊重的“陋野”。当原创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实际无异于对山寨现象的变相鼓励。

  并不排除,傍书名现象有一些历史背景。在吃大锅饭的特殊年代,由于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山寨现象无所不在,甚至像《百年孤独》这样的名著由国内正规出版社公开出版的版本不下五个。此举甚至招致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强烈反感。虽然后来正版的《百年孤独》还是得以引进,但长年漠视原著产权到底造成多大的损失,想必不言自明。

  另有一个现象向来文化工作者羞于言谈,那就是宁愿在创作上多卖点力,也不愿在利益问题上多吆喝。公众也有同样的成见,觉得一个真正的文化工作者如果“斤斤计较”,虽然说不出明确的反对道道来,但大都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没有哪位作者愿意“得罪”读者,因为他们是创作者的“衣食父母”。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傍书名是一种文化乱象,是对原创精神的野蛮践踏。作者维权之难,恰恰折射现实环境对于原创精神呵护的乏力。虽然傍书名是社会“傍”风气的“普通一员”,但这并不意味这种歪风邪气的根治,一定需要整个社会全面改观后才能自动销声匿迹。换句话讲,如果每一行都这样徘徊观望,不愿走在捍卫原创精神的前列,原创精神就不可能真正冲破山寨的蕃篱,至于出版新的优秀作品自然是水中月、镜中花。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