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6日09:42 来源:青海日报
在现代生活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眼花缭乱;在快节奏生活的追赶中,我们再也无法停住脚步。我们不能静下心来,去欣赏那七彩的晚霞,去仰望那耀眼的星星。那么,我们又怎能去关注我们一直在寻找家园的心灵,去欣赏、回味那曾经带给我们欢乐的文化———青海影子戏呢?
人的有些情结与生俱来,不能释怀。而我们于《影子将》的情结,则在对往日生活的不断怀念和回味中滋生、成长,最终成为一个让人观摩的故事。
陈家班班主陈把式苦苦寻找影子戏接班人,但多年不能如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村生的嗓音条件正适合唱影子戏,遂将村生收为徒弟。但村生和陈把式的女儿月文是恋人,这种关系遭到陈把式儿子观潮的反对,也给陈把式把女儿嫁到城里埋下祸根。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坎坷,随着时间的推移,徒弟村生的表演技能在提高,月文出嫁的日子也很快来临。在一对恋人将被拆散的关键时刻,他们做出了大胆而正确的选择了私奔。这给陈把式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了严重打击。坚信爱情,却不忘本土文化传承责任的恋人,最终将如何抉择?
《影子将》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一段爱情,阐释一种情怀,关注一种文化。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永远值得歌颂的;而青海本土影子戏,却是拙朴、亲切、厚味的。《影子将》试图把这一对美好的东西予以调和,创造出反映本土文化过程中难以达到的完美,让他们展现同样绚丽的光彩。平凡平民的坚韧,令人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共鸣和敬仰。
就《影子将》而言,影片更像高原清净的溪流,安详又波澜不断,重要的只是经受时间的考验。如果与以往的影片相比,故事情节的推进在其次,那些对故事的讲述方式,则完全凸现了主创人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全新的创作理念。
譬如用现代摇滚歌曲来阐述人生的哲理:“说的小来道的小,南乡有个王家庄,王家庄上有个王员外,他家有一个大姑娘,正月里说媒二月里应,三月里她生了一个小儿郎,四月里爬哩五月里走,六月里叫爹又叫娘,七月南学里看五经,八月里开考做文章,九月里上京去赶考,十月里中回来状元郎,十一月里应聘去上任,腊月里告老回家乡,年前晚上得了一个病,初一早上他一命亡,富贵本是天注定,何必弄个两头忙。”仿佛反映出传统文化在当代潮流中的焦虑。
譬如用诗歌来隐喻迷茫青年对爱情的理解:“漂泊/乱了我的心情/也失去了城市的那份所谓爱情/村头的桥下/依然有那个洗衣服的身影/阴雨霏霏的日子/我不由自主地踏上归程/我知道/我的麦子熟了。”“我追逐我的爱/但我笑的时候/她却哭了/我刚刚说幸会/她已经说再见了/我在坚持/她已经放弃了/我正迷恋/她已经遗忘了。”诗歌的意境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展现出灰暗的色彩,似乎预言了那场失败的婚约。
再譬如用剧情歌曲表达年轻人最浪漫和奔放的爱情:“阳光里的人像斑斓的鸟羽眼花乱,只是偶然擦肩并无火花四溅,芸芸众生赶后又超前,前方的路途正幽远。我们似曾相识心弧如抛出的船缆,却是一个潮湿的港湾,你水塘般明净的眼里没有童话的伤感,双唇放着异香那是为爱的呼唤。有你蓝波簇拥我,要远征又是百态千姿的波澜,不经意的停泊成了永久飘忽的乐园,迎接我的你的爱如朝霞灿烂。”且歌且舞,亦梦亦幻。
这些全新的表现手法与传统影子戏唱腔和音乐融为一体,没有缝隙,没有跳跃,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准确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多种文化元素和表现符号的运用,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视频的影像,更像一个本土文化和当代前卫艺术的秀场。
经过多年的探索,影片主创团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草根团队、本色演员、专业水准”。走到今天,尽管那个“草根”符号越来越鲜明,尽管演员依然来自省内各行各业、各个单位,有工人、农民、军人,有学生、教师、医生、会计,依然追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拍摄当中。但从情感上讲,这个团队对于青海本土文化的关注和依恋,已经远远超越了自身的想像能力。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