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6日08:2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一、把握群众工作能力的重点内容
执政党的群众工作主要包涵三个层次内容:一是组织、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凝聚群众力量、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实现党的有效领导和执政使命。宽泛地说,完成这三个方面任务的能力,也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人的工作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核心能力等层次,领导干部应重点提高起主导作用的核心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核心能力,必然是一个由相关知识、经验、技能、方法等构成的复杂要素系统。其中,既包括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引导就业等特定内容,也包括强烈的宗旨意识、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核心要素,甚至还包括个人品行、职业操守等基础素质。当然,可以将上述内容归纳为联系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能力等等。
二、影响群众工作能力的主要原因
做群众工作曾经是我们党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看家本领”,但近些年来这种能力却明显变弱。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群众工作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群众工作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群众工作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新变化,赋予群众工作以全新的性质和内容。
三、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路径选择
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发生的重大变化,只有大胆探索新途径,努力掌握新方法,我们才能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一要构建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素质模型。建立群众工作能力素质模型,具化和硬化群众工作能力要素。在能力素质模型中,核心能力设计要涵盖领导干部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子能力设计要做到点多面宽、层次丰富。要把群众工作能力素质模型,上升为选拔干部的岗位职务标准,促使干部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素质。二要提高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的针对性。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究、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措施,通过专题调研、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基层蹲点、困难帮扶等途径,帮助干部尽快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有效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约束和行为规范。坚持党员干部重点包扶、蹲点调研、深入基层等制度,真正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的调研、协商、听证、公示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度,切实帮群众解决困难或问题。完善群众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做群众工作的情况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作者系省委巡视组副组长)
(来源:黑龙江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