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1日04:26 来源:重庆日报
本报记者 彭瑜
7月1日,云阳县红狮镇向阳村的程贤端将一张“全家福”挂到了墙上。这张“全家福”里没有儿子、女儿,只是他和老伴、还有几名镇干部的合影。
“又是洗衣又是干农活儿,就像回家的亲人。”程贤端说,没得客套话,也没官架子,完了还一起合影留念,暖人心得很。
在红狮镇,同样感受到这种温暖的还有很多人。今年6月以来,红狮镇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常回家看看”,把走访群众当回家,重续“鱼水情”——
镇书记下厨
100余空巢老人集体过端午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6月12日清晨,一曲《常回家看看》在云阳县红狮镇咏梧社区9组响起。这天是端午节,这歌曲让70多岁的刘能敏想起了在外打工的儿子
上午10点,刘能敏与社区百余名空巢老人被请到了一起。老人们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男子系上围裙,正挥舞着瓢勺,打理饭菜。
“这个厨子有点特别!”有人告诉刘能敏,今天镇党委书记陈宗亮亲自下厨做菜,与老人们一起过端午。
“我们今天就是回家,老辈子们就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后人,你们儿女在外,我们代他们敬孝……”书记一席话,说得老人们心暖暖的,都说这个端午不孤单。
空巢老人的孤寂不是一顿饭就能消除的。饭后,陈宗亮一行来到刘能敏家里。
“这才算到家了。”陈宗亮与刘能敏在一条凳子上坐下:“老人家,有啥困难直接给我们说。”
“想听听儿子、孙子的声音。”刘能敏的老伴告诉陈宗亮,儿子一家9年没回家了,最近一次通话也是春节,很想他们。
副镇长夏银琼随后拨通了老人儿子的电话,两位老人抢着手机,争相给儿子、孙子讲话。
与此同时,81岁的易维成正通过镇干部的笔记本电脑与远在广州的儿子进行着视频对话。
“比儿子回家还高兴。”刘能敏说,党员干部说的话暖人心,做的事到了心坎上。
干部常“回家”
走访全镇农户再续“鱼水情”
书记下厨招待空巢老人过端午,这只是红狮镇党员干部“回家”的一个缩影。
“惠民政策一大筐,为啥群众难说我们一个好?”今年5月,红狮镇召开了一次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老村支书刘永红一席话发人深省。一位在职村干部坦言,自从取消提留、农税后,就很少入户走访了。
一老一少两位村干部的发言引起红狮镇党委政府的思考……
今年6月初,该镇随即开展“常回家看看”再续“鱼水情”活动,号召全镇近百名党员干部走访万余农户家庭,拉家常、说家事、解家难,再续“鱼水情”。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镇长温勇说,过去,我们给村里建了几口水池、修了几条路、落实了几个项目,就觉得工作到家了,服务到位了,很少静下心来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他告诉记者,现在党员干部“回家”,就是要走进老百姓家里听听那本“难念的经”。
“带着‘八问’进农户。”镇干部万会介绍,一问身体是否健康;二问生活是否困难;三问生产是否有保障;四问收入是否有来源;五问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六问对镇村干部的工作是否满意;七问需要什么帮助;八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记者看到一张《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统计表》,上面分别记载着已经解决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党委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
“件件都是群众的心声。”镇党委书记陈宗亮表示,接下来会一件一件落实好。
来了“主心骨”
群众再困难的事都能解决
6月6日,红狮镇人大主席刘放一行走进了石宝村11组朱家贵家。
“房子这么破旧,申请宅基地复垦没?”刘放这话问到了点子上。朱家贵说,只要刮风下雨,一家人就往外跑,就怕房子倒了下来,早就想搬家了。 (下转2版)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